编者按:槟榔,被誉为“四大南药之首”。《本草纲目》记载:槟榔味苦、辛、性温,具有驱虫消积、下气行水等功效。明清时期,槟榔尚是皇室贵族的专享品,像《红楼梦》里贾琏向尤二姐讨吃的槟榔,像慈禧老佛爷金银宝盒里装着的槟榔,想必也是当年出了名的商号供奉的。可惜历史巨变中,槟榔文化史志无人拾掇,曾经辉煌显赫的槟榔商号,多已无从考证寻觅。
所幸,曾经贵族化的槟榔,在湘潭手艺人孜孜不倦的探索中,“飞入寻常百姓家”。如同由传统中药熬制成的药膳“凉茶”一样,槟榔从一味传统中药材,逐渐发展成湘潭地区的一种特色食品。
据省非遗中心报道,2007年,槟榔文化被纳入湘潭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明清流传下来的槟榔工艺及文化,得以重现光芒。其中,湖南唯一的百年槟榔老店“张新发”,以其坚守传承的秘方工艺和百年烟火不断的门店经营,成为湖南槟榔产业发展的“活化石”。
1905年开始挂牌经营的“张新发”门店槟榔,因取料上乘,果形匀称饱满,加上祖传的秘制配方,使得其肉质鲜嫩、口感醇厚、劲道十足,且嚼后溶渣,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受到几代湘潭人的喜爱,成为湘潭槟榔文化的一份中坚力量。解放后,湘潭市人民政府授予“湘潭老店张新发”以“槟榔大王”的称号,并颁发了木质牌匾。
2012年,槟榔标杆企业湖南皇爷食品有限公司斥巨资收购“张新发”,重组“张新发”品牌资产,以门店连锁经营模式,实现“百年张新发”品牌升级,沉淀了上百年历史的湘潭槟榔文化更加芳香四海。通过探寻湖南百年槟榔老店的发展史,让我们一起发现湖南槟榔产业的经济脉络。
百年槟榔店传奇之一:顺势而生 张新发崭露锋芒
文/雷雷
在清朝,湘潭商贾如云,岸上车水马龙,江中则是帆樯蔽日,一度有小南京之称。《光绪东华续录》记载:“西南路煤、铁等行栈所集,河水宽深,擅商场之形势,远甚省垣”,号称“天下第一壮县”。
自古以来,湘潭人习惯称之为“总”的地方,大多是集市,比较繁华的,是九总到十八总,沿湘江一字排开。如今,像九总这些地名,留下的只是地名而已,可“张新发”,作为门店槟榔的翘楚和代表,却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余味连绵不绝。
张新发的创始人张雪林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最热闹的九总扎了下来,开了间药铺。在九总能有个像样的铺面,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张雪林感恩祖辈的同时,也感觉到了肩上的压力。这个压力在1904年长沙开埠后,更甚。
张雪林几个做药材生意的朋友,先后移师长沙,他看出了长沙开埠后对湘潭的影响。虽有“药不到湘潭不齐,药不到湘潭不灵”之说,但药都湘潭的地位已经有动摇之势。
在湘潭,经营药铺的,大多是江西人。听着江西会馆里老商家痛骂几个搬去长沙做生意的后生,生性谨慎而又有忧患意识的张雪林,决定另开门路,以防不测。
一天,有个老乡做寿,请了昆曲班子到会馆唱戏,张雪林接到邀请前去看戏。进得会馆,向大家一番拱手后,他径直走到自己习惯的座椅前,坐下了。甫一坐下,旁边一个少年恭恭敬敬递上一个雕着兰花的木盒,“先生,请吃颗槟榔。”说着,少年把槟榔盒打开了。虽素昧平生,但张雪林也不好拂了少年一片好意,捏了颗槟榔出来。把槟榔嚼入口中,张雪林才发现那个少年旁边还端坐着一个腼腆的孩童。
“张先生,这两位公子是我好友黎松安之子黎锦晖和黎锦光,他们自幼喜欢戏曲,我便带他们来看看。”
会长在一旁笑着介绍。湘潭因经济富足,文人墨客不少。像木匠出生但诗画俱佳的齐白石,像少承家学、以诗闻名的黎松安,那是都有些名声的。张雪林与他们虽未谋面,但也有耳闻,黎家的仆人也曾到他的药铺抓过几次药。说笑间,会长脸上有些细微汗珠,张雪林知道,这是嚼槟榔嚼出来的。再看看四周,大家都在嚼槟榔,看来黎家后生还是蛮懂礼节的。
张雪林的药铺,长年进出不少槟榔,不过,他和其他药商一样仅是将其视作药材,只在来了重要客人时,才端上一盘敬客。嚼着黎家公子敬的槟榔,张雪林虽觉有些过瘾,但更多的是由此而生的不解。他不明白,为何做药用的槟榔稍一加工,就能卖出数倍乃至十数倍的价钱,以至于若非大户人家,还吃不起。
这天的昆曲唱的是他很喜欢的《太白醉写》,但他走了好几次神。
他没有白走神,戏一散场,他就决定开始做槟榔加工。张雪林想到做到,不出数日,他亲手加工制作的第一批槟榔摆上了货柜。
这个卖槟榔的店起个什么名字呢?作为门店槟榔的核心代表,当时湘潭卖槟榔的门店都必备有锋利的切槟榔的刀,生意越好的门店刀越锋利,因为用得勤。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张雪林由 “新发于硎”得到启发,就给这个槟榔门店取名“新发”,取其锋芒毕露和锋利之意。因为是张家的,“张新发”的名号就此诞生。这个名号同时也有“张家开张新发”之意,张雪林期望自己创立的这产业能如“雷野大车发,震云灵鼓鸣”般兴旺发达起来。
开张吉日,张雪林特邀数名城里嗜槟榔的贵客。闻着张雪林的槟榔,这些老槟榔们频频点头,追问其卤水配方,个个嚼得甚欢。一传十十传百,张新发槟榔自此红火起来。最后,张雪林的药材铺生意随着湘潭药都地位的下降日益萧条,而张新发却在九总根深叶茂起来。
若干年后,张雪林把生意交给了儿子,在家享清福。当他在留声机里听到那声甜美的“高高的树上结槟榔”时,不知道他是否还记起了当年黎家那个腼腆的老七,正是这个叫黎锦光的人给这首歌作的词。他依稀记得黎家的槟榔是放在雕有兰花的木盒的,但黎家两位公子的模样却是恍惚的。好在,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湘潭的民众平安由晚清过渡到民国,湘潭的才俊如杨度、刘揆一、毛泽东、萧子升及黎氏兄弟嚼着槟榔先后走出湘潭,迈入到更宏阔的天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