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雷电带西起望城的白马乡,东至浏阳河,正好穿过湘江大桥,五一大道以北、岳麓大道以南都在其中。该区域雷击灾害次数平均比其它区域高出近10倍。 雷电喜欢捏“软柿子”,它击在某个地方后,以后往往就喜欢向这个地方跑,这在学术上被称为“雷电巢穴”。
——省气象局防雷中心主任王智刚
本报4月18日讯 2013年,雷公很暴。省防雷中心统计,仅今年1月至3月,长沙市出现雷暴的天数有8天,雷电超过5万次,比往年同期增加一倍。
4月18日下午,省气象台再次发出雷电橙色预警,未来两天,长沙在内的全省多地将再现雷暴天气,提醒大家外出小心。
长沙有条20公里长“雷带”
雷电发生主要与天气系统和地理特征两大因素有关联。省气象局防雷中心主任王智刚认为,今年的雷电多,主要是由于强对流天气所引发的。
每年4到9月是湖南最容易发生雷电灾害的时期,特别是6月以前的春雨期,由于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往往会在湖南上空碰头,经常会触发强对流天气,是雷电灾害的多发季节。
为啥同在长沙市区,有些区域上空天雷滚滚,而有些区域上空却一片寂静?王智刚介绍,大量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有近八成左右的雷电密集发生在中心城区一条20公里长、5公里宽、东西走向的狭长带上。
这条雷电带西起望城的白马乡,东至浏阳河,正好穿过湘江大桥,五一大道以北、岳麓大道以南都在其中。该区域雷击灾害次数平均比其它区域高出近10倍。
王智刚笑着说,雷电喜欢捏“软柿子”,它击在某个地方后,以后往往就喜欢向这个地方跑,这在学术上被称为“雷电巢穴”。
山和水都易招惹雷电
雷电分布的确有规律。王智刚介绍,首先,雷电偏爱依山傍水的地区,长沙这条雷电带南邻岳麓山,中间被湘江横切,北部为低山丘陵,雷云产生后不易散开或飘远,容易发生雷电。其次,该区域属于长沙中心城区,汽车尾气较多。现代科学发现,空气里的“杂质”增多后,水滴更容易附着在一起,也更容易形成雷电天气。
近年来高层建筑增多,也改变了雷电发生的频率。因为,与天空越“接近”,越容易把云层里激烈交锋的雷电“引”下来。
“通俗地讲,哪些地方的水多,雷电就喜欢往哪跑。山和水都容易招惹雷电。”
但上述区域为何雷电密度如此之大,王智刚说,目前数据太少,还难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