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要闻>正文

国防科大研制出静脉识别系统 或将取代指纹

A-A+2013年1月13日09:39星辰在线-长沙晚报评论

  “静脉”当钥匙打开保险箱

  国防科大成功研制静脉识别系统 填补国内高级安保系统的空白

  原理

  国防科大研制的静脉识别技术是利用血液中的血红素吸收红外光的原理采集肉眼不可见的血液走向的结构图像,利用其结构特征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

  本报讯(记者 朱华)近日,经过近十年的攻关,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研制出静脉特征识别安保系统,填补了国内高级安保系统的空白,目前已经取得了7项专利授权,即将投入实际运用中。

  产品:手指一晃保险箱打开

  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指纹打卡机了。而在国防科大试验室,记者看到了跟指纹识别机器外形类似的静脉识别机器。只要事先录入你的静脉数据,无须指纹接触,你只需将手指悬空放入其中,照样能打开与之相连的保险箱。

  据研究该项技术的课题组带头人谢剑斌教授介绍:“静脉识别与指纹识别一样,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和认证技术,使用方法也和指纹一样,首先是身份登记过程,采集用户的静脉图像,从采集到的静脉图像中提取特征,与用户姓名或其标识等联系起来构建静脉数据库;然后是身份验证或识别过程,验证就是通过把一个现场采集到的静脉与一个己经登记的静脉进行一对一的比对,来确认身份的过程。”

  识假率:可小于10万分之一

  “人体的身体特征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人的指纹、静脉、掌纹、面孔、语音、虹膜、视网膜、骨架等都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即每个人的这些特征都与别人不同、且终生不变,因此就可以据此识别出人的身份。基于这些特征发展了指纹识别、静脉识别、面部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目前许多技术都已成熟并得以应用。”谢剑斌表示,“手指静脉识别技术是最新一代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当前生物识别技术研究的热点。”

  国防科大研制的静脉识别技术是利用血液中的血红素吸收红外光的原理采集肉眼不可见的血液走向的结构图像,利用其结构特征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血液是活体才具有的,因此静脉识别本质上就是活体识别,另外血液藏匿于皮肤内部,不易复制,因此静脉识别的安全性很高,国际公认其特征的唯一性与视网膜相当,在拒真率小于万分之一的情况下,识假率(FAR)还可以做到小于10万分之一。”

  应用:或将取代指纹识别

  静脉识别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国内尚无相关国家标准,主要分为手指和手背两种识别方案。据悉,国防科大两种方案都有原理样机,现阶段重点研制的是手指静脉识别系统。为更好地规范、发展、管理此项新技术,业内正在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国防科大是此标准制定单位之一。

  针对静脉识别的应用前景,谢剑斌十分乐观。他表示,现在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指纹、虹膜、人脸、静脉识别,而这些技术都各有优势及缺陷。指纹识别的优势是:成本低、体积小、特征采集方便。但是,指纹识别易被复制、被窃取,指纹特征很难做到活体特征,手指被砍下后其指纹特征仍然可用。因此,指纹识别安全性能较低。而虹膜识别安全性能较高,但其图像采集设备非常昂贵,一般都在4000美元左右,设备尺寸也很难做到小型化,而且对识别距离和眼睛状态要求严格,使用起来也不方便。而人脸识别容易被人脸照片、人脸视频等攻击和欺骗,难以做到活体识别。同时,人脸识别受使用者姿态、饰物、光照以及人脸自身的变化而降低识别性能。这些缺点手指静脉识别全部都能避免,“静脉藏匿在身体内部,肉眼无法看到,也不会像指纹那样在使用过程中留下印痕,不易被复制;是真正的活体检测,安全性能很高;其次,静脉是流动的血液形成的,只有活体才存在静脉,静脉特征不易被窃取。”此外,还具有漏登录率极低、非接触采集、设备成本较低,体积较小等特点,适宜推广。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