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综合讯 据团结报消息(团结报记者 欧阳仕君)由湘西保靖县农民刘正权研发的国家专利产品“电解锰后序工段自动化生产线”有望改善行业现状。9月26日,该生产线在我国电解锰行业标杆企业湖南东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产。经过一周的运行,该生产线表现良好。公司生产负责人称,相比老一套生产工艺,该生产线在减噪降尘、节约人力、减少损耗等方面有很大突破和改进。
10月4日,记者在东方矿业公司车间看到,一套长约20米的生产线正在运行,吊车将数十块电解锰阴极板放入该生产线的排板机后,生产线自动完成脱硫、烘干、剥离、洗板等工序,之后再由吊车将阴极板运走。整个工序,由两名工人完成。
车间主任张斌介绍,使用老一套生产工艺的时候,烘干工序需要工人一车车推,洗板工序需要工人一块块洗,整个后序工段,需要38名熟练工人,使用这条生产线后,现在只需要6名普通工人。
作为在电解锰行业摸爬打滚12年的一线工人,张斌对该生产线的环保效能感到非常满意,“以前的剥离工序要摔打阴极板,声音大得很,现在使用生产线后,声音明显减小;以前的工序全部是敞开式的,灰尘大,对身体很有害,现在使用这种成套设备进行封闭式生产,空中几乎看不到灰尘,地面也没有明显积水,作业环境好多了。”
发明者刘正权之前也是电解锰厂的一线工人。他1962年出生在保靖县大妥乡,只有小学文凭,40岁之前一直在家务农,是当地出了名的农用机械维修“专家”。
2006年,他到重庆一家电解锰厂从事搬运和剥离工作,其间,他发现该厂的选矿工艺有缺陷,就毛遂自荐为该厂改进工艺。短短一个半月时间,他就发明了分离式电解锰阳极渣选矿机。为此,他获得了该厂4万元现金奖励。
2012年,湖北宏信集团将刘正权作为杰出人才引进,并资助他专门从事电解锰后序工段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工作。目前,该生产线已取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有9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报中。
刘正权表示,他仍在努力改善该生产线的能耗问题,目前该生产线1小时可以生产锰5.5吨,耗电140度。他的目标是在产能不变的情况下,将耗电降低到40度。
据了解,刘正权发明的“电解锰后序工段自动化生产线”已销往湖南、湖北、重庆、贵州等多个省市,仅湖南东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就采购了1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