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站长是大忙人,既要管“面”,又要“办点”。
“如果自己弃耕又不愿流转的,一律收回承包耕地,重新发包。”10月4日,浏阳市洞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谢祥华,向工作人员布置冬种工作。
“每年最担心的就是田地抛荒。”谢祥华说,因为紧邻浏阳经济开发区,打工方便,现在许多人不愿种田。
为了防止抛荒,镇里出台了一些处罚措施,比如取消各种补贴,向所在社区追责,甚至收回土地。“就算这样,也还是要一个村一个村地跑,传达政策,劝说农民。”谢祥华说。
这几天,谢祥华跑遍了自己联系的砰山村等6个村和社区,还专门去了一个种粮户家。
这个种粮户叫袁浩,家住西园社区袁家组,承包200余亩地,规模在洞阳镇只能算中等。谢祥华之所以专门跑到他家,是因为他今年才23岁,是个90后。
说起袁浩,谢祥华一开始真不看好他能种田。“他来找我时,连什么时候下种都不知道。”不过袁浩跟谢祥华说,过去在星沙打工,每月有5000多元收入,但离家较远,生活成本也高,种田虽然亩平利润低,上了规模利润不就大了吗?
谢祥华觉得小伙子有想法,平时在工作中自然也多关注这个年轻人,不但在种植中全程帮助,平时还对他进行业务培训,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资金支持。小伙子勤奋能干,今年早稻收了9万多公斤,除去各种成本11万多元,纯赚12万多元。
今天,谢祥华是来帮助袁浩做收晚稻和种油菜准备的。晚稻收割在即,谢祥华告诉他,要把长在田边上的稻子全部用竹竿推向中间,不然收割机收不到。袁浩也告诉谢祥华接下来的打算:准备冬种100亩油菜,再成立农业合作社。
袁浩只有初中文化,说不出什么经济道理,但有朴素的市场意识。他说,其实不是“无人种地”,只是分散种植“无利可图”。所以他要发展合作社,使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变成集中成片生产,既能产生规模效应,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业劳动用工。
袁浩还说,因为自己种田取得了小小成绩,现在附近的人都叫他“浩博士”,他想成立合作社,把“浩博士”注册一个品牌。他把自己写的合作社章程让谢祥华给看看,谢祥华也说了自己的意见:“经营决策不能你一个人说了算,需要所有成员表决。”
袁浩想还买一台耕田机,水稻、烤烟、油菜田都可以用;除了自己用,农忙时还能出租。
离开的路上,谢祥华反复说,小袁上路了,不仅会种田了,更关键的是有了“产业意识”。镇里刚刚召开的冬种会议专门提出,要出台措施鼓励80后、90后种田,“以后还有谁‘修地球’?不就靠这些80后、90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