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国务总理,他感到很窝火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爆发,熊希龄静观时局,他觉得清政府的大势已去,12月他就离开了东北回到上海,到上海就与革命党人黄兴和宋教仁联络,成立湖南共和协会。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他们追求的就是民主共和,那么熊希龄他成立了一个湖南共和协会,他担任正会长。他一到上海就以正会长的名义,领衔致电袁世凯,促请清朝皇帝退位,公开襄赞共和,就是他表明他的态度是赞成共和的。
熊希龄这个时候做出的重大选择就是离开赵尔巽,我们知道赵尔巽几次给他上奏折,打开他的政治枷锁,是他的政治恩人,但是熊希龄这个时候选择离开赵尔巽毅然地转向共和,可以说是识时务、顺民心、全大节的一次爱国壮举、爱国义举。袁世凯后来攫取了临时大总统的权位之后呢,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而唐绍仪非常清楚熊希龄是善于理财的一个能手,就热情地邀请熊希龄,担任他的财务总长。但是这个时候民国时期的财务总体状况是千疮百孔,没人愿意接手,也没人敢接手,熊希龄连续五次推辞不干,但是唐绍仪知道他的水平,他就以他国务总理之尊干脆专程赶到上海坐等熊希龄答应,所以最后没办法,熊希龄在1912年就职财务总长。熊希龄从正式任命到辞去财务总长就三个多月,这个时候他主要干的事情就是筹措军饷,与外国银行团磋商借款。
与此同时,他还对全国整体财政的状况提出了一些计划和方案,但是由于当时中央和地方都急需钱款。而外国银行团的借款条件又极为苛刻,各方舆论指责熊希龄当时的一些行为是卖国行为,而且袁世凯非常专断,一意孤行,所以熊希龄感觉处处不顺手,非常窝火,无法施展他的才华,所以最后辞去了财务总长的职务。他辞去财务总长之后,袁世凯并不放弃,把他任命为热河都统,负责筹划热河建省、修筑铁路和修葺避暑山庄。
到1913年7月,因为政局动荡不安,发展到一定时期,袁世凯还是觉得在理财方面不能够离开熊希龄这个能人,所以他做出一个举措,强迫命令熊希龄担任国务总理,让他组阁,就是任命了教育、工商还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让他来组阁,但是熊希龄百般推辞,最后没办法,只好就范担任民国的国务总理。熊希龄就任民国国务总理之后,他梦想是组建一个第一流经验和第一流人才的内阁,他想为建设一个讲求法制、致力于现代化的宪政共和国而努力,但是专断的袁世凯拒绝了这个提议,熊希龄心中非常不高兴。实际上熊希龄内阁大政方针的计划与设想在袁世凯的统治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所以后来在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之下,熊希龄被迫签署了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等命令,而解散国会、解散国民党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不追求民主革命的一些举措,所以当时舆论界纷纷指责熊希龄,熊希龄被迫在1914年2月6日辞去民国总理的职务,任职仅五个多月。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3月份熊希龄被袁世凯任命为湘西宣慰使,他到职后,他并没有听命于袁世凯,而是暗中筹集粮款来援助护国军,我们知道护国军的斗争目标其实是袁世凯。6月份袁世凯死后,熊希龄进京力请恢复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而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一个标志,也是最民主革命的一个代表、一个标志。最后熊希龄毅然地与政治说再见,绝意仕途,毅然地转入了他人生最辉煌的事业,也就是慈善教育事业,这个时候熊希龄正当壮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