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青年毛泽东自学定王台 被称为最有收获的时期

A-A+2013年8月22日08:32华声在线-湖南日报评论

 
  • http://hunan.sinaimg.cn/2013/0822/U8043P1192DT20130822081751.jpg定王台湖南图书馆旧影。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 http://hunan.sinaimg.cn/2013/0822/U8043P1192DT20130822081752.jpg毛泽东在书房。
  • http://hunan.sinaimg.cn/2013/0822/U8043P1192DT20130822081753.jpg毛泽东在湖南图书馆读过的西方名著。
  • http://hunan.sinaimg.cn/2013/0822/U8043P1192DT20130822081754.jpg ▲汉定王台故址石碑。本报记者 摄
  • http://hunan.sinaimg.cn/2013/0822/U8043P1192DT20130822081755.jpg示意图
 

  本报记者 文热心   

  离开省立一中的毛泽东有着半年的自学日子。

  他每天来往于新安巷湘乡会馆(“省中”)和定王台湖南图书馆之间。

  在图书馆自学的日子里,他是自由的,也是自觉的,还是惬意的。与在学校里因那种“规则繁琐”、“课程”太少相比,这里更有益于求知欲极盛的青年毛泽东。

  正是在这个图书馆里,青年毛泽东度过了他求知过程中“最有收获的时期”(半年)。

  1

  足印:新安巷

  一个“老点”

  离开一中的毛泽东又回到“老点”——湘乡“省中”,时间是1912年7月。

  这是毛泽东在两年之内,第三次进入“省中”。

  之所以能再“入”“省中”,是因为“东山”老校监李元甫做了“省中”新校长。

  李元甫不仅继续让毛泽东住“省中”,而且还对毛泽东予以了经济上的资助。

  虽然有个住“点”,毛泽东基本生活却过得非常艰难,可他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决心没有退缩。

  2

  足印:定王台

  一处遗迹

  7月1日,当记者再一次来到定王台时,一座解放路高架桥东西飞架,桥的两边都是“水泥林子”,那边是定王台书市,这边“林”中则有长沙市图书馆。不见汉家“台子”,刘发故事早已湮没在沧海桑田变迁中,只剩下图书馆前那块黑色的石碑,标明这里曾有重重历史厚幕。

  汉晋往矣,唐宋也去,清末以来的时光在碑上仅留下简单的文字。    

  史载:清光绪三十年(1904)初,梁焕奎、龙绂瑞、魏肇文等12位爱国忧民、思想开明的青年在《湖南官报》593期发表“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图书馆募捐启”,倡议创设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经当时的湖南巡抚赵尔巽批准,将长沙定王台进行修缮改作图书馆。

  经过筹备,湖南图书馆兼博物馆于当年春天正式开馆。这是全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不仅有图书供读者阅览,还列置光化仪器,供读者试验,陈列人体和动植物标本,使读者开阔视野。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受到广大读者和社会舆论的好评,名声远播,上海《东方杂志》特地作了报道。

  这年11月6日,该馆又在《湖南官报》公布《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规则》,共30条。据考证,这是全国最早的图书馆管理规则。如此,只要是有志于学习者,都可以按照规则入馆阅读馆内所藏的各类图书报章,使用馆中标本模型、理化器械。这个馆成为湖南一个新型的知识传播场所。

  当然,后来这个馆馆址有过几次变迁。遗憾的是,包括湖南省图书馆原址在内的定王台地面建筑,在1938年的“文夕大火”中全部焚毁,只剩得空坪一块。

  感谢先贤,创办了这个图书馆,让青年毛泽东自学有“馆”;也感谢管理者,制定了开放规则,让青年毛泽东入馆自学没有障碍。

[1] [2] [3] [4] [5]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