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徐阿姨带着热腾腾的鸡汤,和大儿子、儿媳来到病房看小岑,一家人高兴地谈笑着。小志是徐阿姨的第四个儿子,却赶早当了爸,也让徐阿姨升级当了奶奶。“我们老家不讲究生男生女,健康平安就好。”徐阿姨笑着说。大儿媳妇也怀孕9个月,马上就要生产,家里接连添丁,全家人乐开了怀。
徐阿姨说,在贵州老家,14岁生孩子的也有人,十六七岁生孩子的也很多,没有讲究什么时候生小孩。“我听人家说,第一胎就打掉的话,有可能很难怀孕,还可能生不了孩子,所以就支持他们把孩子生下来。”
说起抚养孩子,小志还没什么想法,只说边打工边带孩子。至于结婚,只能等到年纪够了,两人再补办手续。
专家提醒:古代早婚育有渊源现代不宜提倡
“古代女人都是十几岁就成婚生子,繁衍后代,很正常啊。”徐阿姨支持小岑早早生下孩子的观念,听着有点道理,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就站不住脚了。
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朱冬亮教授介绍,在古代的家庭,通常是几代人一起住的家族式生活,家庭观念很强。古代女子虽然年少出嫁,却在出嫁前,经过父母长期的婚前训练,包括操持家务、理财、孝敬父母、为人处世,在生理生育方面,家长对孩子也有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