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最高法、最高检发布司法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即可直接认定为“情节严重”,可追究刑责。
一天之后,常德男子魏尚华手捧一大叠材料找到本报,称自己遭网谣中伤,名誉受损,家庭濒临破裂,而诽谤帖文累计浏览量已近三万次。自己却不知要怎样才能将造谣者绳之以法?
发帖人是否真的在恶意造谣?这个案例能否套用两高关于网络言论的最新司法解释?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并咨询了本报金牌律师团。
举报者
“他造谣我被包养后,生活变得一团糟”
魏尚华是常德石门人,他和同乡女子肖某经常在一起打牌,联系较多。
魏尚华称,自己从今年3月起,微信和QQ就经常收到不堪入目的辱骂信息。“起初我根本不知是谁发的。”魏尚华说,有次短信中提到了肖某。随后,魏尚华从肖某口中得知,骚扰他的男子名叫朱某,长沙望城人,是肖某的网友,“肖某说她和朱某好过一段时间,但发现对方还有两个女人,才和他分手的”。至此,魏尚华并没在意,只是相继在微信和QQ上拉黑了这名男子。
今年7月,身在广东的魏尚华接到家乡朋友来电,“他第一句话就是,‘听说你被个女人包养了?’”魏尚华说,朋友在常德本地网络论坛上看到了一则网帖,网帖称魏尚华被肖某包养,肖某还同时与20多个男人有染。不仅如此,网帖还详细曝出了肖某和魏尚华的家庭住址、照片和配偶子女姓名等信息。
“我一听肺都气炸了。”魏尚华立刻上网查看,网帖果然存在!经搜索,他发现在腾讯、天涯、百度贴吧、猫扑等各大网站都有类似网帖,“内容全是捏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