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彭玮蔚 李姝阳)昨日,省内高温再次“发威”,大部地区最高温达到37℃至39℃,局地最高温达40℃以上。更让市民沮丧的是,从昨天起,湖南高温将继续发展,强度也将加大。昨日上午10时,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省气象台预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5日至9日,37℃以上高温范围将明显扩大,局地最高温可能超过40℃;10日后,副热带高压北抬东撤,湘西、湘南高温减弱,其他地区还将维持37℃左右高温。
今日,人工增雨飞机飞抵长沙,准备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上月29日,8套全自动火箭发射器运抵长沙,长沙已拥有15套火箭发射器与4门高炮人工影响天气设备。
7月以来的连续高温已造成107个县市区受灾,近138万人、65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省防指分析,后期若无台风带来大范围降雨的话,抗旱形势更加严峻。而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干旱多发频发,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都发生了全省性严重干旱。湖南为何干旱频发?昨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专家详解原因。
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繁
“湖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导致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繁。”省防指办公室综合处处长陈文平介绍,湖南的干旱呈现一定的季节性规律: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一般年份,干旱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在6月底至7月下旬,第二阶段出现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
但也有例外,如果受副热带高压有力控制,两段干旱期相连,将出现大范围夏秋连旱。7月至9月,正值中、晚稻需水高峰期,全省总雨量多在300毫米上下,蒸发量也在300毫米以上,集中降雨期与农作物生长关键期需水时段不一致,形成了湖南干旱的季节性特点。降雨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和土质差异,还造成了区域资源性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