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两优6号”品种是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攻关1000公斤的“良种”。
- 村民用原始的方法来收割超级稻。
- 兴隆村地理位置优越,成为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攻关首选地之一。
- 谢华安院士(左二)来到试验田查看。
中国经济网怀化9月25日讯(记者 向进 肖平治 摄影报道)“良种、良法、配套良田”成为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四期目标亩产1000公斤的“三驾马车”。9月24日,“Y两优6号”品种在怀化市溆浦县横板桥乡兴隆村接受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测产验收。专家组在总面积为107.8亩的试验田中选取三块不同面积的水稻,经烘干、除杂等计算后,加权平均百亩片平均亩产936.3公斤,超过2011年袁隆平指导的隆回县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
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科院研究员谢华安带领湖南农科院研究员余应弘、广东省农科院研究员王丰、湖南省种子管理局高级农艺师王伟成、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建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国辉、徐秋生组成验收专家组。
验收现场下起绵绵细雨,刮风导致试验田的水稻有倒伏现象。“按照农业部要求,选取的三块稻田中有一块的面积不能小于500平方米,并且至少有一块不能倒伏,到时取平均值算产量。”谢华安称由于降雨不断,致使杂交稻含水量超出可准确检测的范围,并且无法就地晾晒测量重量,因此,脱粒完成后,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测准产量。
村民们采取最原始的方法收割以保证验收:用镰刀割禾,置于现场放置的脚踏木质打谷机中脱粒。经过几个小时努力,三块试验田的水稻,经烘干、除杂等计算后,加权平均百亩片平均亩产达到936.3公斤,超过了2011年袁隆平指导的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
硕果来之不易。袁隆平院士2011年在“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攻关重大突破记者见面会”上说曾说道“实现900公斤突破的原因有三,即良种、良法、良田配套,其中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尤其是超级稻专用肥起了很大作用,去年(2010年)没有用专用肥,亩产870公斤,用了之后,亩产超过了900公斤。”
湖南丰惠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926牌有机无机复混肥是“良法”,此次测产验收试验田使用的是这种肥料。它能帮助超级稻抗旱、防涝、防倒伏、防病抗病,改善团粒结构,修复土壤,肥力持久,比同类产品提高15-20%的利用率。
“良种”是由湖南希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Y两优6号”品种。该品种今年在兴隆村组织实施107.8亩连片高产示范,连片种植,作一季中稻栽培,4月18日播种,5月15日移栽,移栽规格18×27厘米,全部施用926牌有机无机复混肥,实施中等偏上肥水栽培。
该品种生育期适中,分蘖能力强,结实率高,抗高温能力好,穗大粒多,千粒重28克。据溆浦县农业局9月10日考种测产:平均每亩有效穗19.97万,每穗总粒数228粒,结实率93%,八五折理论产量1007.8公斤。
怀化市溆浦县横板桥乡兴隆村是“老字号”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攻关示范基地,从2008年起就承担着超级稻攻关任务,这里土地周正、灌溉方便,日照充足,成为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攻关的首选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