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社会公众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自救和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伤害,8月17日上午,湖南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 授牌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社会急救志愿者训练营”开班仪式举行,首批55位志愿者将在湘雅二医院进行为期两天的免费急救技能培训。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曾凡国、省红十字会秘书长刘迎建、团省委副书记廖良辉、团省委青年志愿者中心主任王柱湘、省红十字会救护培训部部长陈希武、副部长燕艳,院领导刘瑞洪、薛志敏、杨一峰、副院长陈晋东出席。各党支部书记、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我院国家应急救援队队员代表以及首批急救训练营全体学员参加开班仪式。
推广“第一反应人”的理念
所谓“第一反应人”即经过救护培训,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伤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往往是最早接触现场并对伤病员实行救助的人,甚至伤病员本人在神志清楚的情况下,也能实行自救。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社会人都可能成为“第一反应人”。
从事故发生到医院专业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的时间段,在医学上称之为急救反应时间,这段时间被急救医学专家称之为救护的“黄金时间”,国际标准为5-10分钟,而前1-4分钟被认为“黄金中的黄金”。这个时间段里,一般只有“第一反应人”在场,故其在挽救生命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但当前,作为院前急救的前沿——“第一反应人”的作用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事故发生后,等医生赶到现场,或把病人送到医院时,生命已经回天乏术。美国每3人中就有1人拥有救护培训的“第一反应人”,而我国真正训练有素的“第一反应人”不到1%,使得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大受影响。
正是基于此,经过前期筹备,湘雅二医院决定举办以“关爱生命、科学救援,普及急救、服务大众”为主题的志愿者培训活动,并于今年7月底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招募急救志愿者,在200多位报名者中,选拔出55位志愿者作为首批训练营的学员,他们来自公安、教师、工程师、记者、学生等行业,将在医院进行为期两天的专业培训。
化解“想救不会救”的尴尬
“我曾去过汶川地震救援现场,但由于自己不懂急救知识,看到伤员却爱莫能助,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培训机会。”在8月13日的面试现场,一位从外地赶来的志愿者这样说道。
和他一样,许多人在面临老人倒地、车祸现场时,都可能遭遇“想救却不会救,有心却无力”的尴尬,湘雅二医院此次主办的培训班,将有望帮助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化解这一尴尬。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学员们将学到救护新概念、灾害事故、心肺复苏、常见急症、创伤救护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创伤救护、心肺复苏的实践操作,获得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初级自救和互救能力。而经过考核合格,可获得省红会颁发的初级救护员证书及医院颁发的社会急救志愿者培训合格证书。
彰显“国家救援队”的担当
21世纪以来,非典、禽流感、地震、海啸等一系列灾害和公共应急事件,使人们进一步意识到面临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自救和互救能力的重要性,专业医疗机构担任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培训质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对救护及培训的参与热情。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是全国部属部管医院四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之一,在紧急救援方面拥有众多优势和丰富经验,曾多次参与抗震救灾等的医疗救治,受到各方好评。与此同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世界先进的模拟训练设备,引入国际前沿的模拟医学教育理念。2012年底,医院成立了临床技能培训管理委员会,设立了领导小组和5个工作组,在为临床医生、护士、医学生提供临床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培训的同时,专门成立了社会公共培训工作组,负责社会公众的培训工作,彰显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
此次急救志愿者训练营由社会公共培训工作组策划组织,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举行,培训费用全免,授课老师除省红会专家、医院获得中国和湖南省红十字总会社会救护师资证书的老师外,还有医院应急救援方面的专家。而作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医院今后还将通过这一平台,举办更多类似的培训,提高公众救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