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潭县易俗河一个小区里,有一位年逾94岁的老人,耳聪目明,谈笑风生。老人叫彭孟良,他毕业于黄埔军校,曾是国民党第一军中的“王牌工兵”。 1919年,彭孟良生于湘潭县。1937年,他在长沙新开铺读书。随着上海、南京、武汉相继沦陷,大批难民、伤兵涌入长沙。长沙开始受到日寇蹂躏,19岁的彭孟良亲见敌机两次轰炸。
1938年某个星期天,日军一颗炸弹投中小吴门外一饭铺,当时一对新人准备摆酒,典礼还未开始,饭铺轰然而毁。又一个星期天,彭孟良到一个家住岳麓山的同学家玩,突响警报。他亲眼看到9架日本飞机在长沙城上空盘旋了两圈后,向湖南大学丢炸弹。惊魂未定的他飞快地跑下山,看到一个大姑娘被刚才的机关枪射中,就倒在湖大马路边。
这年底,长沙大火。繁华的长沙城一夜之间变得满目疮痍。国破山河碎,彭孟良无心学习,他决定投笔从戎。彭孟良碰到黄埔军校在湘潭设点招生,他一举考上。
彭孟良入伍后被编入黄埔军校十七期29总队工兵第一大队二连一排第一班。整整两年,他们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毕业后,彭孟良分配到独立工兵第四团担任代理排长。
彭孟良说,工兵团不是作战部队,就是修防线。陕西的黄河沿岸,是彭孟良构筑工事的地区,流过汗水的地方。有时候工兵们寒冬腊月也要跳进水中维护舟桥;有时候烈日暴晒也要顶头赶工。 彭孟良很想回那些地方看看。如今,彭孟良每日读报、写诗词。对烽火岁月,他曾写道:“未曾流血沙场上,汗洒黄河可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