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基因,源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曹中平(湖南师大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我从事的是发展心理学研究,过去称儿童心理学研究,即从胎儿开始,研究毕生发展心理问题。”曹教授认为,遗传的素质问题,源于优质的生理素质即基因,还源于优质的心理素质。
怎样获得优质基因?一旦夫妇双方或一方出现生殖缺陷,应借助科学方法补救。还有社会因素,最主要在于育龄夫妇双方应担当责任。
从心理学分析,获得健康宝宝,是每对年轻夫妇的愿望,但要注意:第一,要尊重科学,注重生殖健康即生理健康。第二,要重视心理健康,避免因不良心理因素造成不孕不育。第三,不孕症夫妇及家人,应树立良好的心理态势,切忌求神拜佛,或采用民间偏方;要相信科学,放下“求子心切”的心理包袱,更要避免无谓的家庭吵闹,避免由此引发婚姻破裂。
此外,社会应给予更多包容,给年轻夫妇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急于生育”、“怕生育”、“做丁克家族”等,这些都没有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应引导年轻夫妇适时生育,从容不迫完成人生过程。
“受试者利益即患者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李伦(湖南师大伦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生殖医院为什么要有“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李教授认为,伦理委员会是一个“咨询、审查、监督”的机构,生殖医学伦理来源于医学实践,是对医学道德关系、意识、行为的概括和说明。
进行医学伦理科研,直接关系到受试者和人类的生命健康。例如,生殖技术可以治疗不孕不育,有利于婚姻家庭,有利于计划生育等。但生殖技术也可能引发伦理问题,如能否商品化、是否导致人类伦理关系混乱、是否会破坏自然法则、或可能被“错用”和“滥用”等。
“其中,患者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李教授举例说,如“代孕”,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把人沦为“造人机器、工具”。而从“精子库”采用“他精”,从科学上讲是别无选择的,但生殖医学伦理委员就要对其进行“道德规范条理化”方面的审查、监督,而不是纯粹凭良心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