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于建嵘
低调抵达没有欢迎仪式
京华时报:几点到的挂职村,当地有欢迎仪式吗?
于建嵘:现在(昨天下午4点半)还在去往纳具村的路上,就是挂职的那个村。纳具村是后来纳入了安章村的管辖范围,所以说法不太一样,有的说是我到安章村,有的说是纳具村。我们先去了30公
里外的另一个村,去给那里的孩子发放了几百个书包和一些衣物,先完成随手公益。
我们到村里很低调的,没有任何欢迎仪式,相当于来做一个社会实践,要什么欢迎仪式?
京华时报:你去了住哪儿?自己掏钱吗?
于建嵘:今天先住酒店,当然自己掏钱。我说过,不会花当地一分钱,不报销任何车马费。明天就开始动工建房,把农民倒塌的房子,重新建设起来,建成“布依大院”,建成培训基地,以后就住在大院里,工作也都主要在这开展。
上月考察时主动提合作
京华时报:为什么选择纳具村?为什么选择做村干部而不是乡镇干部?
于建嵘:今年8月,我应邀到这个村来考察,看了之后,当时就觉得这个传统的村落需要更多的发展方向,需要寻求合作,需要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当时我就跟黔西南州的领导提出来了。
我所了解的纳具村,村里现在有27户已经离开,房子倒塌了,到别的地方生活了。全村生活水平处于中下水平,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资源,和外界的沟通渠道太少,观念上也没有改变。
考察时,州领导也跟我说,“专家不能只动口不动手,怎么做,给些经验。”双方很快就谈到了一起,我就提了一个要求,“我要进村,不去县里,也不去乡镇,而是去村里,所以村干部是这么来的。”
京华时报:有报道说,你是向社科院请假后来贵州农村当村官的,请假两年也可以得到批准吗?
于建嵘:那是一种误传,不存在请假一说。我本身是研究农村问题的,我来这农村一线实践,这就是我的工作。
关于任职时间,两年也只是暂定的,也未必就两年,我的设想是两年就把“布依大院”建起来,把培训基地建起来,我在这待10年、20年也不一定。这是对乡村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究,本身也是我的工作。
京华时报:你所有的时间都会在村里工作吗?有没有团队一起工作?
于建嵘:我每个月在村里多久,没有固定的要求,每个月10天半个月,或者一两个礼拜都有可能,根据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