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说法
“怕与他省比较差距大脸上挂不住”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认为,各省份是否公开三公预算,与经济发展并无必然的联系,但可能跟经济发达地区的法治水平和管理水平多少有一点关系。预算公开需要提高公开的法治化水平,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及未来对预算法的修改需要更细化。
刘剑文认为,省份三公预算的公开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表,所以在特定时间里公布是可以的。观望有两个方面意思,一是看其他省市三公经费公开的程度;二是可能数据正在统计之中。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公开与否更主要还是凭自觉,公开的阻力,主要还是怕大家拿来比较,如果两个差不多的省份,三公预算差距大的话,脸上挂不住,所以就往后拖,看别的省份公布如何。
“目前公开的数据很难说明什么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小兵表示,从结果看,中央单位公布的部门更多、内容也更详细一些。地方政府公开还是要差一些。从绝大多数情况看,由于在公开“三公”经费时大多未公开其部门的职员人数、车辆数量以及出国的具体情况,从而使得公开的数据很难说明什么问题,也无法判断其合理与否,这就导致公开的效果大打折扣。
比如一个地方的省级部门,其“三公”经费是479.3万元,但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是高了还是低了?合理还是不合理?目前的这种“三公”经费公开的状况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