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给长沙市芙蓉区的35所中小学学生做了一次体检。结果显示,达到矮小症标准的中小学生约占6%-7%,远高于国家3%的标准。
7月29日,该院儿科医学中心儿童保健专家、副主任医师刘珊珊介绍,矮小症是一种成因很复杂的病症,与南北方地域无关,但与基因遗传、生长激素缺乏、胚胎期发育等等有关。
案例:营养好的丫丫患了矮小症
丫丫(化名)快10岁了,目前就读于芙蓉区某所小学。从小,她在亲友邻居们眼中就是娇小玲珑的女孩。爸爸妈妈一方面觉得她比同龄孩子矮一些,有点着急。另一方面又觉得孩子并没有挑食,营养供应肯定是跟上了的,家里大人的身高也很正常,应该没事。
省人民医院的体检报告给父母敲响了警钟:根据标准,9岁半的女孩,当身高低于125.7厘米时会被怀疑患有矮小症。而快10岁的丫丫身高只有125厘米。后来一家人到医院做了检查。原来,丫丫的生长激素偏少,患有甲状腺炎症,所以导致了矮小症。
2013年5-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在芙蓉区区属的35所中小学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包括了36020个未成年人,其中男生19137名,女生16883名。体检结果显示,达到矮小症标准的孩子约占6%-7%,远高于国家3%的标准。
刘珊珊介绍,浅显地来认识“矮小症”,就是在相同区域内,孩子个头在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的儿童当中,整体水平排在最末的3%。为什么在长沙芙蓉区体检的结果,会超出国家标准一倍多?刘珊珊认为,首先家长不能误以为“孩子矮小就是营养不足引起的”,芙蓉区的这种情况或许与城乡差异和其他不可控因素有关。具体原因,还有待深入分析。
解读:矮小症发病率与地域无关
像丫丫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得到了最好的营养,但还是患有矮小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刘珊珊介绍,矮小症的病因分为两种,一是单纯由于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过少而引起发育迟缓,可以通过补充生长激素来达到治疗效果。另一类,则与生长激素无关,也比较复杂,比如家族性基因缺陷、胎儿时期在母亲子宫内发育不完全、自身其他疾病影响等,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而专门治疗。
有人或许会觉得,南方人身材本来就比北方人矮小,那么矮小症是否也与地域差异有关呢?刘珊珊说,矮小症的判定标准已经决定了,要在同区域内进行比较,这意味着与南北方差异并无关系。因为各地环境和人身体素质不同,南方人的个头确实比北方人矮,但并不代表南方矮小症发病率就会比较高。
[专家提醒]
在对待孩子身高这个问题上,有不少误区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次我们还是请专家来指点一二。
公式预测身高不完全合理
网上流传着一个遗传靶身高预测公式,核心是用大人的身高来预测孩子未来的身高。
男孩遗传靶身高预测:[父身高+(母身高+13)]÷2±7.5cm。
女孩遗传靶身高预测:[(父身高-13)+母身高]÷2±6.0cm。
刘珊珊说,“父母的身高受到自身当年成长环境影响,不一定能代表家族正常水平。”公式预测出来的数值会存在十几厘米的弹性空间。
孩子年生长速率需要关注
刘珊珊介绍,“年生长速率”是孩子成长中一个很重要的敏感指标。如果孩子两岁以下生长速率小于7cm/y(厘米/年,即每年身高的增长低于7厘米,以下类同),2岁至青春期生长速率<5cm/y,青春期生长速率<6cm/y的,就表明孩子存在生长障碍,家长应当引起警惕并及时查找原因。
1岁内的孩子,最好每个季度体检一次,到儿童期最好一年一次,要随时留意各项体征变化。
大补特补可能耽误长个头
矮小症的成因复杂,一般是需要通过专科检查,才能确定是营养、脏器疾病、遗传、生长激素缺乏等因素中哪个具体方面的问题。
刘珊珊说,家长们通常存在的误区是,以为个头矮就是缺营养,所以给孩子大补特补。但催熟的家禽脖子、反季节水果、牛初乳、蜂王浆、花粉制剂、鸡的胚胎等等,都可能造成孩子性早熟,反而延误孩子生长。还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矮只不过是“长迟了点”,没有重视病情,直到拖延治疗。随着孩子年龄增大,想要改善身高就越来越难,成本也会更高。因为治疗矮小症通常要根据患者体重来开药,体重越重就花费越多。
记者张莹实习生曹宋琪通讯员周瑾容
[延伸阅读]早治矮小症
业内专家强调:3-16岁是儿童身高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帮助矮小症患者身高增长的最佳时机。家长要掌握孩子基本的生长发育规律,每年详细记录他们的身高,一旦发现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间长个儿的速度有异常,就应该提高警惕,最好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矮小门诊或儿童内分泌门诊就诊。
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生长的潜力及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并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体重越轻,用药的剂量越小,所花费用也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