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海瑞实习生李双长沙报道
“欲张大楚国,故称张楚也。”关于陈胜起义之后建立的张楚政权,《史记》仅一笔带过。张楚政权究竟存在了多久?其内部治理结构如何?这一直是待解的史学命题。
日前,在益阳出土的一件觚(木简的一种,编者注)或许为这个命题的解答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这枚觚上书“张楚之岁”,这很可能代表“张楚并非一个年号,而只是一个年份”。
7月21日,益阳兔子山遗址考古发掘专家座谈会在长沙铜官窑举行。兔子山遗址发掘领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春龙在会上透露,刚刚在兔子山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其中一件觚上发现有“张楚之岁”的字样,而这也为专家们打开了探视张楚政权的一个新的窗口。
不仅如此,作为湖南乃至全国2013年度的重大考古发现,兔子山遗址目前已出土简牍约5000枚,简牍年代从战国、秦、汉,一直到孙吴时期。
“张楚”或许并非年号,只是一个年份
秦汉之际,“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字眼,司马迁作《史记》时立的月表叫“秦楚之际月表”,而不叫“秦汉之际月表”,楚的影响可见一斑。
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胡平生看来,陈胜起义之后所建立的张楚政权,也有“张大楚国”之要义。不过,古今文献中关于张楚政权的记载非常少,《史记》、《汉书》中也只是一笔带过。所以,对于益阳兔子山遗址出土的写有“张楚之岁”的觚,胡平生认为“十分重要”,为人们研究张楚政权提供了新的线索。
“张楚之岁”的“张楚”究竟何指?对此,张春龙的判断是,这里的张楚并非年号,仅只一个年份。“汉代的时候,有一个纪年习惯,就是用上一年度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来指代当下的年份。”所以,张春龙认为,“张楚之岁”指的是陈胜起义之后的那一年,而这同时说明陈胜起义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颇为认同张春龙的说法。他还进一步补充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简帛上发现有“张楚”两字,而在里耶秦简当中,也有一枚写有楚国文字,“三者之间应该存在关联,而且在时间所指上可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