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学:迟到七十年的毕业证
李志学,96岁。曾就读于南京陆军军医学校,“七七事变”后分配到南京国军第一医院管理药品。在37军当过军医,经历三次长沙会战,后参加了远征军和滇缅公路的修建。1960年国家经济困难,时任北京军区总医院外科医生的李志学主动申请从正师级降为正团级,降职减薪以支援国家。前些年,一个陌生人送来了他陆军军医学校的毕业证书,证书已从折痕处裂成几块。原来,1937年7月15日李志学已在战场,毕业证书没能发到他手上。他的老师带着证书辗转多地,1949年去了台湾,后又迁居美国。送来证书的人,正是他老师的儿子。
2013年6月3日,民政部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8260号建议的答复》中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做好有关工作,将抗战老兵纳入相应的保障和救助体系。7月3日,民政部重申了针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7月5日,“长沙市幸存抗战老兵关怀计划”启动,为符合条件的幸存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每人每年提供1万元生活援助金。
据“关爱老兵”志愿者薛刚介绍,北京现有30位已确认身份的国民党老兵健在,其中年龄最小的金仁越,今年86岁;年龄最大的王景芳,已经105岁;有四位老兵常年患病住院。去年4月,中国最后一名飞虎队员王延周在京去世,他没能等到老兵福利政策的到来。
时代有太多不期的变故。这些耄耋之年的抗战老兵,身居斗室,大多数人把昔年战场的峥嵘岁月深藏心中,只字不提。直到“关爱老兵”志愿者敲开大门恳请老兵帮助“抢救民族记忆”,他们70几年前的故事才被一点点挖掘出来。
7月17日,北京海淀医院,101岁的老兵韩玉衡腰板笔挺地坐在病床上,神采奕奕地唱起《打回老家去》:“打走日本帝国主义!华北地方是我们的!……我们不做亡国奴隶!打回老家去!……”
韩玉衡唱着歌,定定地凝视窗外。他的双眼深邃,漆黑的瞳孔外缘有一圈蓝色。临别,他握住记者的手,满脸欣喜,他感激所有来自社会的关怀,即便这关怀来得太迟了些。
图/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文/新京报记者 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