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荷塘区仙庾镇霞山村境内的牛形山上,视野开阔,山上灌木丛中隐藏着73年前修筑的抗战防御工事。 本报记者刘平摄
沿着陡峭的小山路,爬上株洲市荷塘区仙庾镇霞山村境内的牛形山,山下平地一览无余,往西北方向眺望,还能望到云龙示范区的云田镇及位于长沙县的跳马镇。
目前,在牛形山和三八村境内的燕形山及附近的亭子岭,不少“老株洲”还能在山上找到修建于73年前的抗战工事。昨天,《长株潭报》记者探访了这批防御工事,尽管湮没灌木丛中,但其居高临下的气势犹在。 本报记者刘平株洲报道
现状
战壕湮没灌木丛居高临下气势不减
牛形山和燕形山紧紧相连,两山的山腰衔接处叫角岭背,一条水泥路通过角岭背,沿着牛形山、亭子岭的山腰位置往浏阳镇头镇方向延伸。
三八村委员会已退休的村支书孔如松介绍,仙庾镇三八村与霞山村在解放前属长沙县松南乡霞字区善邑十都九甲的管辖范围。孔如松指着亭子岭山脚处的三八水库介绍,山脚处原是一条浏阳方向进入长沙的必经之路。
孔如松介绍,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国民党暂编第六师驻扎在这里。该师获得情报,侵华日军将在1941年从平江、浏阳方向进犯长沙。为了抵御日军入侵,国民党暂编第六师将士与当地村民在牛形山、燕形山及亭子岭修筑了几道防御工事。
在亭子岭,山路旁就有战壕分布,战壕中长满灌木杂草,有一人来深。“在战壕中不需要弯腰。”孔如松回忆,三座山挖掘的战壕原有两三千米长,有的战壕上方还铺了树木盖有泥土,趴在战壕边能望到山脚下。
牛形山和燕形山的战壕挖掘在山腰位置,由于灌木丛生,钻进战壕已非常困难。站在战壕旁的一块空地,山下平地一览无余,往西北方向,还能望到云龙示范区的云田镇及位于长沙县的跳马镇。
经历
筑工事御强敌儿童被“虏民夫”
据当地老人回忆,防御工事是从1940年冬开始修筑的,用时约三个月,当时修筑防御工事需要大量木材,周边地区的大树几乎都被砍光了。
“要打仗了,当地人都躲兵去了。”现年72岁的当地居民毛健明介绍,为了修筑防御工事,国民党军队曾在当地“虏民夫”,结果仅抓了6名当地人。
据了解,曾参与修筑防御工事的6名当地人中目前还有四人健在,他们分别为82岁的刘德云、78岁的孔福初、96岁的贺秉舜及82岁的卜汉钦。据老人们回忆,当年被抓的6人当中三人满了20岁,其他三人还不到十岁,孔福初当时仅6岁左右。
“吃剩菜剩饭。”据刘德云回忆,他们要跟着砍树扛树挖战壕,有时晚上也要干活。刘德云说,在挖战壕的那段日子里,国民党部队士兵没有欺负他们,等战壕挖完后,也没有强征他们入伍。
往事
7个日本兵来到三八村村民奋起反抗
孔如松介绍,日军绕过防线入侵后,曾有一小股掉队日军经过三八村。
孔如松介绍,其父亲孔凡集和当时的保长凌菊泉是干兄弟,当天在孔凡集家吃饭后,两人与路过的日军相遇。由于凌菊泉当时身穿国民党军队的军服,被日军给杀害。
“有7个鬼子。”孔如松介绍,其父亲孔凡集见干哥凌菊泉被杀害,当即就从家中操起农具,打死了一名日本兵,其他在场军民也纷纷反抗,最后日军的7人小队伍丢下一具尸体后逃离。
结局
日军绕道防御工事未派上用场
“如果鬼子从亭子岭下过肯定要死伤不少!”孔如松介绍,1941年,日军果然从浏阳方向过来,但主力部队并没有经过角岭背,却绕道从浏阳北星及防御工事约5公里远的大观塘进犯,后在大观塘及现在的流芳公园处与中国官兵进行了激烈交战。孔如松认为,可能是当年有汉奸泄漏了机密。
流芳公园门口的公园简介显示,“1941年9月,国民党暂编第六师的数百名将士为抗击日寇壮烈牺牲,当地乡民将其合葬,称‘千人堆’”。
三八村党支部书记凌君安介绍,日军绕过防线后,曾对防线附近驻军进行过偷袭。在三八村,当时国民党的二十多名士兵正在屋内吃饭,突然一伙日本兵闯入屋内,对手无寸铁的士兵进行控制并展开了屠杀,“有士兵的枪还挂在墙上。”
部门说法
文物局:战壕利用价值还很高
为了让村里的抗战防御工事得到保护,年过六旬的孔如松和年过七旬的毛健明仍到处奔走呼吁。
近日,本报记者从株洲市荷塘区文体新局了解到,霞山村、三八村抗战防御工事的保护目前正受到株洲市文物局的重视,就在上周,还有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查看。
据株洲市荷塘区文体新局书记贺春庆介绍,通过检查发现,战壕还有两千米长,主要分布于牛形山,有的战壕由于侵蚀及破坏,现在看不见了。但贺春庆称“利用价值还很高”。
据株洲市荷塘区文体新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株洲市文物局有设想,准备将抗战工事、流芳公园烈士纪念塔、东流烈士墓等进行捆绑,联合打造抗战文化,还将修建抗战文化纪念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