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公示的初衷
2011年12月30日,长沙市委机关报《长沙晚报》罕见地以多个版的篇幅,将长沙市1108名各区和市直部门领导干部及民情联络员的联系方 式,向群众公开。随后,各区、县(市)也比照市里的做法,将本级领导干部的电话,通过媒体进行公示(2012年01月16日,本报曾以《长沙公布千名领导 干部电话决策揭秘》对该事进行报道)。
此举很快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沟通距离缩短为零的做法,在赢得掌声的同时,也引来了是否政绩作秀的质疑。
电话公示不到十天,就有媒体将群众的质疑通过报道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提了出来。
2012年1月9日,《法制日报》刊发《长沙公布千余领导干部联系方式陷作秀“漩涡”》的文章,将该报记者复访的情况报道出来,“近日,记者随 机抽取了岳麓区、芙蓉区以及长沙市信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4个单位5名有关负责人的电话,用办公室电话拨打。除长沙市信访局的肖雄飞以正在开会为 由挂断电话外,其余领导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但长沙市有关部门坚称,电话公示是“一推行四公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长期坚持下去。时任长沙市委书记的陈润儿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长沙 已经公开了各区和市直机关领导干部的电话号码,就是要便于群众找得到人,为群众服得好务。”要让人民群众与领导干部“联得通、叫得应”。
为此,长沙市还专门制订办法强化监督机制和考核办法,“如果群众发现有领导干部电话打不通、联不上,可以拨打监督电话:12342(市纪委)、 88666247(市委群工办)投诉。如果领导干部电话号码和办公地点有变动,必须及时上报市委群工办,由市委群工办统一向社会公示。”
记者查阅《长沙市公开领导干部联系方式工作管理监督暂行办法》后发现,该《办法》对领导干部及民情联络员不接听电话的几种情况分别进行了详细规 定,即,随意变更联络方式;手机和办公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或呼叫不通;手机和办公电话长期非本人接听;与群众沟通中态度不好,多次被群众投诉的,由长沙市纪 委和市委群工办根据有关制度,视情节予以处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及时处理,造成重大影响或群体性事件的,将由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进行行政问责。
谁来追责?
时间只会提供考验的长度,并不会摊薄考验的厚度。
2011年12月30日,长沙市高调公布领导干部及民情联络员的联系方式,没有指出这次旨关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活动,什么时候终止。至少现在,还在进行当中。
与政策刚出台时的备受关注相比,现在较少人还在意这个活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中央提出的作风建设,再次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某区委区政府15名领导干部的办公电话,竟无一人接听,显然与电话公示的初衷相悖,更有违中央“八项规定”有关作风建设的政策。
电话公开举措开始时效果是好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但一段时间后,与百姓加强联系的这一纽带流于了形式,把关注民众疾苦止于挂在嘴边,诸多干部的做法显然背离了“一推行四公开”制度的初衷。
人们关注的是,对此谁来追责?如何追责?
《法制周报》将对此事的后续进展,继续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