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要闻>正文

中国工程院湘籍院士黎介寿 曾划伤大腿做实验(图)

A-A+2013年7月22日09:42星辰在线-长沙晚报评论

  黎介寿档案

  黎介寿,男,汉族,湖南浏阳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24年10月出生,1949年4月参加工作,1963年4月入伍。已发表科研论文600多篇,编撰医学专著41部,担任13卷巨著《手术学全集》总主编,荣膺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奖、全国科技大会奖。2009年胡锦涛主席签署命令给他记一等功。

  “你放心,会好的。”“再过两天就能下地走路了。”“你年纪大了,要多喝水,有助恢复。”7月15日7时30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重症监护室37病区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几句问候让正在这里接受治疗的汪荣贵、周连才等十余名肠病重症患者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汪荣贵说:“有老爷子在,我们就放心了!”

  这位让众多曾陷入绝望的患者重燃希望之火的老人,就是89岁高龄的黎介寿,祖籍浏阳的他1924年出生于长沙望麓园,研究肠道已有60多年,完成手术21000多台,从死亡线上拉回无数患者。他开创了亚洲同种异体小肠移植先河,主持的“肠功能障碍的治疗”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誉为“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他集数百种荣誉于一身: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

  今年近九旬的他依然奋斗在治病救人的医疗第一线,作为黎老家乡媒体,本报记者近日奔赴南京采访这位平民院士。

  求务实:哪怕担风险也要救人

  “是黎院士给了我丈夫第二次生命,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家!”回忆两年前的那段经历,常德妹子李立平依然心潮澎湃。这次,她特地从湖南赶赴南京,为的就是要表达对黎介寿老人的感激之情。

  2010年11月20日,同在某粮食企业工作的刘炳炎和李立平正在筹备婚礼,甜蜜的日子出现“急拐弯”:刘炳炎患上了急性胰腺炎!仅仅2天时间,胰腺脓肿、破裂出血、多次出现呼吸困难和休克症状,当地两所大医院先后下达了12次病危通知书。

  “那段时间我特别无助,后来我在网上查到了黎院士和他学生的信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李立平给黎院士的学生李维勤发去了电子邮件,“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回复,像炳炎这种情况转院必须要空运,而且风险大。”

  “我是黎介寿,病人还有希望,赶紧送过来!”不久,她竟接到了黎介寿的电话。这个决定,是黎介寿与湖南当地医院网上会诊后,慎重作出的。有了黎介寿的支持,李立平联络了SOS国际救援飞机将炳炎从长沙运到了南京。

  “一到重症监护室,就看到了黎院士。他特别慈祥,特别自信,让我感到踏实。”2011年1月25日,SOS国际救援飞机飞抵南京,李立平说,黎介寿和他的学生没有像其他医生那样,一来就交待病情多危险,“他们第一时间就是抢救病人,一切弄妥后才找我,那个春节他们科室没休息。”

  入院第三天凌晨,刘炳炎突发腹腔出血,生命垂危。瘫坐在手术室门口的李立平突然听到楼道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黎院士一路小跑进了手术室。”手术取得了成功,5天后刘炳炎从昏迷中苏醒过来,48天后,他获得了新生。2012年5月1日,劫后重生的两位年轻人幸福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像刘炳炎这样故事太多太多:云南昆明的李健泰、安徽铜陵的周小平、张家港的杨燕兵、安徽池州的韩克东、武警总队的雷明君……治愈的患者们纷纷从异地来了,他们用自己的险过“鬼门关”的经历向大家证实着黎介寿的高超医术。

  对很多病人来说,来到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就是救治的“最后一站”。普通外科收治的病人,70%以上都是从其他医院转诊过来的。面对病人存在的高风险,黎介寿从不推脱,“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

  勇创新:划伤大腿做试验

  作为一名科学家,黎介寿在肠病研究路上一路创新。

  “这是黎院士发明的布带式束缚带,让病人感觉更舒服;这是黎院士提出的导管标识管理,更便于我们护理病人;这是黎氏双管,挽救了很多腹腔感染病人……”重症监护室37病区病床前,护士长陈月英自豪地介绍着。

  作为“全世界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黎介寿从肠缺血、肠外瘘开始,继而由短肠综合症、肠移植、肠黏膜干细胞移植这样一个主轴,逐渐衍生出了29个课题,为患者撑起一把繁茂的生命保护伞。在普外科领域,他开创了三个全国第一:外科营养支持、腹腔感染、小肠移植。

  1987年一个寒冬的雪夜,一位因腹腔大出血、整个小肠被切除的13岁小姑娘被抬到黎介寿面前,肠子被两把血管钳夹住。而黎介寿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小姑娘离开人世。这时,年近花甲的黎介寿决心挑战肠移植这一难题。

  他把铺盖搬进动物实验房——猪圈,开刀、观察,不间断记录和分析动物实验的每个数据。实验室内到处散发着刺鼻的粪便味道。黎介寿和学生们却成天与猪为伍,当起了“猪爷爷”。仅动物手术存活24小时这个难题,黎介寿就做了一年的试验,然后接着就是存活100天的目标……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4年多时间。

  1992年2月14日,黎介寿终于在亚洲首次取得了猪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成功。1994年3月12日,一段250公分小肠被成功移植到患者杜新平的腹腔内。黎介寿打破了亚洲小肠移植“零”的纪录,使我国器官移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找到补好瘘口的最佳方法,他甚至用刀在自己大腿划开了两寸多长的口子,用胶水在自己大腿上做起了试验,尽管他很清楚要是出现化学反应,将对自己身体产生巨大伤害。可是,为了肠瘘患者,他把一切都抛到了脑后。

  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死亡率高达60%至65%。2006年,82岁的黎介寿再啃“硬骨头”。经过反复论证思考,他打破以单一学科为基础的传统治疗模式,通过体外循环治疗技术,连续不断清除有害物质,从而对脏器起到支持作用。结果收到了奇效,重症胰腺炎的治愈率一下子提高到了90%至95%,创造了世界最好成绩!

  2011年,黎介寿倾注一生心血主持攻关的“肠功能障碍的治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积厚德:患者金项链,派人专程退还

  黎介寿一辈子都坚持着清正自律、谦虚儒雅。他吃得很简单,从来都是自己带饭,一荤一素一饭,中午自己热着吃,然后就在一张用了几十年的旧躺椅上休息半小时……

  他说,吃穿够用就行了,不必追求什么奢华,只有医学研究才需要不断追求。对于收红包、开高价药、乱检查的现象,黎介寿深恶痛绝:“我看到有的病人为了看病连住的房子都卖掉了,如果医生还要收他们的礼,良心上怎么过得去?”

  一位多年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康复后,执意要表达谢意。遭到拒绝后,就将一条金项链悄悄放在黎介寿的办公桌上,返回了老家。黎介寿立即查明病人家庭住址,派人专程退还。

  安徽农村患者李杜,肠梗阻手术很成功,出院前却愁眉不展:手里的钱离交医疗费还差一些。可账单打出来后,他惊喜地发现,钱还有节余。护士告诉他:“那天,你家人执意要给黎老送红包,前脚刚离开,黎老就让人把钱打在你的住院账户上了。”

  很多时候,黎介寿就是这样处理推不掉的红包。

  送回金项链,黎介寿却接受了在他手中起死回生的农村妇女马秀兰亲手绣的鞋垫,上面是一对燃烧的红烛。他说,垫上它,会时刻记起病人那份朴实的感情,脚底板就会踏实,在手术台前才站得稳!

  “黎院士最看不得大处方、滥检查,总是设法为病人减轻负担。”丁微微做博士研究生时,亲眼见到院士多次劝病情轻微的患者,退掉专家,转而看普通门诊,省下300元挂号费。

  院士门诊室里,来自浙江的李典举老汉,小心翼翼把一张核磁共振片子递到黎介寿桌上,低声问:“大夫,用其他医院拍的片子行吗?”在此之前,李老汉已经带着这张片子走了好几家医院,答复都是“需要重新拍片做检查。”然而,重拍这张片子要1400元。黎介寿拿过来仔细看了看说:“怎么不行,这张片子拍得很清晰啊!”院士一句话,为李典举省下了儿子在外打工一个月的血汗钱。

  当红烛:黎氏人才方阵正在崛起

  作为一名老师,黎介寿一生甘为人梯。

  “我最重视的荣誉是‘全军科技创新群体奖’!”当记者问及一生他最看重的荣誉时,黎介寿的回答出人意外。“看到学生的成长,事业后继有人,就像自己的科学生命在延续。”

  一生不收受红包的黎介寿惟一一次“例外”收了100万元,结果是全部用来培养他的弟子们。香港幸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宽诚的儿子王明远也是备受肠病折磨的患者,在美国和加拿大求医未果,却被黎介寿3个月就治好了,他想拿出100万元向黎介寿表达谢意,遭到婉拒。“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份,不用谢我。”看到王明远执意要表达心意,黎介寿说,“如果可以,您就支持我的人才培养基金吧!”黎介寿年轻时几次想出国深造,但条件不允许,给他留下了深深遗憾,而他不想让这种遗憾出现在自己学生身上。

  在王宽诚教育基金的支持下,他的骨干弟子们都实现了出国深造,而且完全不用考虑经济问题,只需全心学习,学生们说,“这都是黎院士给我们带来的好运气!”

  黎介寿先后发表过600多篇论文,而经过他修改发表的论文多达800多篇,甚至许多出自他手的论文也看不到“黎介寿”三个字;接到学术会议邀请,他尽量让弟子去参加;约他写书,他让年轻人领衔;他尽力把年轻优秀的人才推荐到各级学术机构,提高他们的知名度。

  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大弟子李宁回忆起老师教诲时,讲了个小故事:“有一次病房收治了一个新病人,当晚院里俱乐部播放一部很好看的电影,看到病人病情有所稳定,我原以为老师不会准时来查房,就在电影开场前5分钟溜去看,结果还在播放序幕时,电影屏幕下方就出现了‘普外科李宁速回’的字样。”这件事对李宁触动很大,之后他整天扎在病房,潜心钻研临床医学,终于成为普外科研究所的学科带头人、全军普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还有一次,一位术后患者被浓痰堵住喉咙,主治医生第一时间没有赶到,导致患者出现险情。黎介寿对这名医生进行了严肃批评,没想到这医生感到“委屈”:“不过是迟到了两分钟而已。”

  “两分钟还了得?”温和的黎介寿发火了,他掐着秒表,让全科室医生护士集体体验了一次“憋气”试验,看到一个个都憋得脸红脖粗,他说,“你们健康人憋两分钟都受不了,何况病人?两分钟对病人来说太重要了,搞不好就是一条人命!”

  他为学生指明方向。为了给人才提供充分养分,他把普外研究所学科细化为肠外瘘、肠移植等12个治疗组,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设计发展方向,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各尽所能。

  虞文奎是黎介寿赏识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他想让虞文奎留在研究所工作却被拒绝。之后,他了解是因为虞文奎家人担心部队医院调动频繁、不利深造,不想让他参军时,从不求人的黎介寿多次找到干部部门、联络南京大学落实编制,把虞文奎作为军地通用人才培养,这在部队和地方都是没有先例的。如今,这种人才引进模式已成为医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新亮点。

  俯身为梯,倾心育人。他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43名、硕士研究生165名、博士后16名,在他的身后,一支强大的“黎氏人才方阵”赫然崛起:李宁、任建安、李幼生、朱维铭、李维勤……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蜚声国内外的顶尖专家。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