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正文

思考:地震报道还要多少年才能学会冷静

A-A+2013年4月22日11:18新浪评论

  面对灾难报道,请参与报道的媒体人认真思考:是在见证还是在消费?是在记录还是在闯入?会否侵犯当事人的隐私?有没有对受难者的二次伤害?希望同行在经历“5.12”之后,多一分冷静,多一分服务,给灾民留下温暖与尊严。

  2001年9.11直播,CNN等反复重播飞机撞向世贸的画面,极度渲染恐怖袭击。十年后的3.11日本海啸直播,NHK几乎没有重播,更没有慢镜头。日本媒体也曾经莽撞、也曾经消费灾难,源自实践的《灾害报道十条准则》成为重要约束,值得借鉴,我们,或许应从最后一条读起。

  一、追求报道的精确度

  县厅等公共机关发布的消息不要完全相信。未经确认的消息不要传播,不要将出处不明或未经核实的情况告知受众。对于详细情况不明的消息不要习惯于说“这只是猜测,电台不负任何责任”。播放任何电视画面时,画面是收录还是现场直播要有明确表示,现在时刻也要明确表示出来。避免不断重复播放震撼场面,这容易给受众造成地震比真实情况严重的虚假现象。

  二、灾害留言方式的推广

  为解决受灾地电话超负荷的问题,开设了灾害留言和imode灾害留言板,亲友可以通过这两个渠道获知对方的安危。这两种方式具体如何使用应在日常更好地向民众介绍,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孩,更应该用深入浅出地语言进行细致说明。媒体日常节目中应安排类似板块。

  三、受灾地的规模和范围要准确传达

  “XX市和XX町之间的距离仍无法掌握”....。.这样的报道完全不可取。

  地图上一定可以找到绕路到达的方式。有些村落位于山中,由于地震损毁道路而成为孤岛状态。常规道路不通后,需要怎样绕行才能到达,多花多少时间,新闻中要切实博报出来。

  四、时刻记住报道要为受灾害者提供保护

  对需要避难的人要发出明确指示。“避难劝告”、“避难命令”这种仅仅是语言上的号召,无法反应出迫切程度。是现在马上避难,还是天黑前?要说得具体。博报严重警界,就显得过于抽象。

  五、不要忘记对受灾者的关怀

  在受灾地要为灾害者让路,在体谅受灾者心情的基础上进行采访。

  在避难所采访要考虑采访时间问题,不要为避难民众造成不便。特别是如厕、入浴等私人生活部分在拍摄采访时要特别小心。面对衣冠不整,失去房子和工作,身心绝望的受灾者,要注意言行,不要表现的过于嚣张。

  六、电视和广播都要自觉报道受灾地状况

  受灾现场电视无用的观念已经过时。用手机、移动导航等设备看电视,希望从电视中获得消息的受灾者越来越多。过去的电视广播分割论已是明日黄花。电视报道中也包含了细致的生活情报和地域情报。为考虑到地震对周边旅游地区的影响,电视中还应博报旅游区相关信息。

  七、平安信息交给电信

  确认个人是否安全,“1对N”的传播不如“1对1”的通信有优势。NHK在地震时曾开通个人平安情报,面对个体受灾群众询问亲友是否安好,但作用不大。

  八、平日注意学习积累,培养灾害报道的专门记者

  九、制作报道手册

  十、在报道现场牢记是为谁报道

  不要单纯地等待军队被派遣来救灾,必要的时候要提出建议。不要仅仅顺从行政的决定,有时候行政无法顾全一切。情况不明的场所有可能发生未知灾害,这点要时刻牢记。稍转变报道的视角和方式,就有可能多救一条人命。新闻工作者要再次提醒自己--灾害报道是为了受灾者的报道。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