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正文

悲情在雅安地震黄金时间里应让道于理性坚强

A-A+2013年4月22日10:36红网-潇湘晨报评论

  本报评论员晓宇

  我们现在还没有权悲伤,因为在废墟之下,不知道还有多少同胞在等待救援,热血还在,心未冷去,但他们对于自己已无能为力,在这种等待面前,一切都得为救援让道。

  又见地震,在汶川的大地伤疤之上,邻近的雅安再次被撕裂成一道伤口,焦急弥漫于灾难发生后的分分秒秒,与此同时,悲伤的宣泄,情绪的冲动也造成了救援的堵塞。在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理性与力量;在废墟,人们等待的是速度与希望。纵然天灾是躲不过去的,但人祸却不能经你我之手酿成,纵然怀有爱心,亦要克制冲动与盲目——许多时候,坏事都是由于无知的好心而促成的。有专家表示,目前灾区气温较适宜,埋压人员存活率相当高,最长可至一星期,非常有利于救援,所以,即使过了黄金72小时救援期,也要抱定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将救援进行到底。灾难已经彻底改变人们日常的生态,现在能够将其复原的最重要一步就是挽救人的生命。

  每一次灾难,都是一次反思的机会。这个文明从未中断的民族,从来都是从天灾人祸中走出来。在汶川大地震之后,西南地区的防震减灾的预案与演练已相对到位,民众对于地震灾害,没有了最初的恐慌,应急机制的启动十分迅速与有序,在此情况下,民间团体与没有经验的志愿者的介入并不是越早越好、越多越好。在灾难之中,人们并不是时时需要“××不哭”、“××挺住”、“我们都是××人”这样的悲情与煽情,救援最需要的是科学的安排与理性的秩序。

  人们面对的灾难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悲剧并不总是重演得益于人们面对灾难不同的态度,以及不同的处置措施。借灾难中的悲情来博取眼球,无论江湖与庙堂,其实是一种无力与泄气的行为。在黄金救援的72小时里,让专业救援队伍与最需要的大型工程车和医疗车及急需物资先行,已经成为共识,但这更要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上成为共同行为。目前“因各路救援盲目涌往灾区方向,现雅安地区道路拥堵,伤者出不来救援进不去”依然是现实,如果因爱心过剩而导致盲目的堵塞,那将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不添堵,也是帮忙”,“守望就是力量!救灾不必到现场”,也并不仅仅是呼吁。昨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团体,未经批准近期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灾区”、“非紧急救援人员、志愿者、游客等各界群众在现阶段尽量不要自行前往灾区,以支持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

  社会与媒体对此亦有反思,虽然不似“痛出一个新中国”这般宏伟,但其间细节却是灾难之中事关生命的具体教训。雅安强震是汶川大地震之后,微博与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遍布于人群的时代所发生的重大灾难,“一场灾难发生后5分钟内,Twitter做出的贡献最大,12小时后就开始帮倒忙”,社交媒体在反思“神人降临”、“真假寻亲”、“高楼跳伞”等信息后,亦得出“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流,身在屏幕后面的我们应保持冷静,保持清醒,甚至有些时候,沉默成了对悲剧事件最好的回应”的结论。传统媒体也在反思:“看到救护车一到,记者们就拥上去,闪光灯一片,不管伤者是否衣衫不整,是否受到二次惊吓,实在不妥。”“四川卫视戴眼镜的女记者多次打断医生抢救病人过程,耽误时间,采访灾民时竟然还问他们今天喝到粥开不开心。”

  当普罗大众从汶川地震的经验中,都能辨别出捐赠物品中“不含卫生巾,不含清凉油和驱蚊水,不含止痒药物”,而这些正是灾区迫切需要的,那么保留克制与理性,应不应该是全社会都能做到的?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