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2013年高考并非所有高三应届生都参与到这场规模达到912万人的大型考试中,许多人在没开始的时候就选择了放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2010年,他在对比各地高三学籍人数与高考报名人数之后测算出,全国大约有80万名学生弃考。近年,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今年全国弃考学生大约有100万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如果算上中途弃考和考完之后不填志愿的学生,人数可能还得增加几十万。
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一些学生高中毕业之后选择出国留学,不再走高考的“独木桥”,更多的弃考学生直接选择了就业。“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据,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不超过20万人;其他80多万名弃考学生大多选择了就业,还有一部分选择来年再考。”熊丙奇说,“这80多万名学生中,农村孩子占了绝大多数。”
据广东省有关部门透露,广东农村弃考考生也有上万人。高考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放飞梦想的开始。但对于一些农村考生,却意味着要做出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放弃”。
大批寒窗苦读的学子为何放弃高考?他们的出路何在?
从“读书改变命运”到“求学负债累累”
高昂的学费已让农村普通家庭不堪重负。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称,与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和民办学校较高的学习成本,使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家庭较为困难的考生报考这些院校的热情“减弱”,就读人数减少。
一身天蓝色运动服,扎在脑后的马尾,弃考的张小芬看起来还是像一个中学生,但她脸上化了淡淡的妆打扮漂亮,做好外出打工的准备。当记者提起高考,学习成绩优异的她还是忍不住难过:“我也想上大学,但哥哥上学已让家里负债累累,我不好意思再增加父母的负担”。
小芬认为在社会上学点本事比在三流大学里混日子好,而且赚点钱自己也可以给家里减轻负担。她决定到东莞投奔表哥,表哥在长安开了一家饮食店,现在很需要人手。
小芬的表哥和哥哥是她人生选择的重要参照物。表哥读完初中就到东莞打工,先是在鞋厂做工,后来又去酒店打工,还在酒店做过歌手开过酒吧,积累了资金后在长安接手一家小鞋厂接订单。无奈金融危机后,鞋厂关门。后来他又在长安开了家饮食店,现在生意不错。
而读了大学的哥哥却是她的反面教材,作为客家人思想传统的父亲一直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所以一门心思让孩子读书。哥哥学习成绩虽然在镇中学也算优秀,但高考也只考上了广州的一个3B院校。高昂的学费让做农民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四年的大学费用不仅花光了父母的辛苦钱,还欠了不少外债。更让小芬感到不值的是哥哥仅在一个民办学校找到了一份教职,工资只有二千多,无法为家里还债。“现在随便打一份工,也有这个收入呀,四年大学算白读”。
更让小芬觉得上大学不值的是,哥哥大学四年读下来,吃不了苦,不可能像表哥那样可以从底层打拚上来。
在现实面前,越来越多像张小芬一样的孩子,选择走上一条更加“经济”的道路。据了解,在粤西一些地区,放弃高考的农村的学生甚至占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比例。
李老师是茂名电白某中学的一位高中老师。他介绍说,他教授的很多学生都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出去打工、放弃高考。李老师说,因为是一所乡下的普通中学,生源素质应该说起点比较低,他们在升学上想考个二本很难,再说二本、三本即使考上了,学费也会让家庭负债累累。他们就比较现实,家长也支持他们早点走上社会。老师起先都动员学生要参加高考,现在也觉得可以理解他们的选择。
高昂的学费已让农村普通家庭不堪重负。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相关负责人也称,与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和民办学校较高的学习成本,使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家庭较为困难的考生报考这些院校的热情“减弱”,就读人数减少。
据了解,省内此类2B、3B学院学费最便宜的是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15000元/学年;最贵的则是广东白云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鞋类设计与工程)等专业,19000元/学年。
省外二B院校,文科专业,最贵的是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财务管理(国际班),学费25000元/学年,最低是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9000元/学年;理科专业,最贵的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39800元/学年;最低的院校也需9900元/学年。
按照目前的教育成本,就读于本三(本科第三批招生)独立学院,每年学费1万多元,加上生活消费一年总支出2万多元,4年总费用10万元,毕业出来收入月薪2000元左右。但在广东县级市,高中毕业做缝纫、开面馆的,月收入也有二三千元。李老师的一个学生开了浴足馆,每月也有几千元收入。
“所以算来算去,读不读书意义不大。要挣钱尽早去挣,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想法。”李老师说。
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王平甚至说:“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大学毕业生找份工作不容易,大学生工资低过农民工是再正常不过。”
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收入低”成弃考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当前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收入低”是农村学生弃考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新念书无用论,折射出贫穷家庭的无奈:不少家庭负债让孩子念书毕业后,往往依然只能和村里那些没有读大学的伙伴拿一样的薪水,读大学成了贫困家庭孩子一场豪华的旅游。
记者了解到,当前高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收入低”是农村学生弃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重点大学中农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可当年高考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孩子占高校新生的比例从1989年的43.4%增长到2003年的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再到2005年达到53%。而在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却不断滑落,比如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就在过去20年间从三成落至一成。
“由于不同的起跑线才导致面对同一张试卷,农村学生升入重点大学和普通本科院校的机会少于城市学生。”熊丙奇表示。
大量通过高考的农村学生只能进入高职、大专院校读书。在就业寒冬中,研究生挤占本科生就业岗位,本科生挤占高职专科生岗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倒逼高职专科生岗位的现象,使得缺少社会关系和创业资金的农村高职、大专毕业生难以求职就业。
一位在就业市场中屡次碰壁的农村大学毕业生对记者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比拼的已经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社会关系等综合因素。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家里一无权二无钱,除了极少数学习成绩特别优异、机遇比较好的以外,大多数人找一份勉强糊口的工作都很难。且不说其他,光是制作简历、购买招聘会门票、外出参加招聘会的交通费,他们很难承担得起。
一名农村中学校长告诉记者,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不少农村学生自认考不进名牌大学,读高职或高专可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还不如早打工,早挣钱。
粤东农村中小学生流失严重
自前年秋季到去年夏季的一学年内,粤东某县就流失了1600多名在校中小学生。仅某乡一所初中,学年初在校学生近400人,到学年末已不足290人,一年内流失了四分之一。而某校初中一年级某班更甚,一年内该班共流失了18个学生,流失率达百分之三十。
农村学子弃考现象在农村中小学也形成连锁反应,在校生流失现象相当严重。去年记者在粤东调查了解到,自前年秋季到去年夏季的一学年内,粤东某县就流失了1600多名在校中小学生。仅某乡一所初中,学年初在校学生近400人,到学年末已不足290人,一年内流失了四分之一。而某校初中一年级某班更甚,一年内该班共流失了18个学生,流失率达百分之三十。
农村学生读书真的看不到前途?“野百合”难道就没有春天吗?
“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虽然没有文凭,可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业。”1990年出生的小陈,本应是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然而她俨然是个职场老人,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成熟和淡定。
小陈是个放弃高考的农民子女,高二时,在广州民办天华中学上学的小陈决定放弃读书,外出打工。从小学起,她的成绩一直很好,她应该可以上个2B或3B大学,但受周围人影响,又迫于学费的压力,最终她还是选择了辍学。
她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了。据了解,在广州和小陈一样放弃高考、甚至更早就辍学打工的学生不在少数,每年从农民工子弟学校流失掉的学生数量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离校后,最初她做了大半年的服装销售,后来又陆续换了很多工作,最终她决定从事导游。“当年考导游也是要求高中毕业的,但是管得没那么严,我幸运考上了,现在都要求本科毕业了”,小陈说,她很庆幸选择了这行,打算30岁以前一直从事导游。但她也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由于没上过大学英语不好,她只能带国内团。
小陈利用做导游的空闲报了广州大学的夜校,并且拿到了文凭。最近,她又刚刚拿到导游领队的英语口语证,别人花一年考的证,她用了3年左右,“工作实在太忙,我只能自己看网络课程,自己啃书。”有了这个,她以后就可以带欧美团,向梦想又跨出了一大步。
乐观的小陈对记者,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先不上大学,先出来打工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要肯努力机会有的是。“很多人工作后也会选择先考大专,然后专升本。知识经济的时代,不接受高等教育是没有前途的”。
然而,并不是每个辍学就业的人都像她那么用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重新开始的那扇门。近几年,社会上也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2011年,广东省启动“圆梦计划”,资助在粤务工青年参加以网络远程教育形式为主的高等学历教育。
在“圆梦计划”中,学员根据自身需要在两年半至五年内完成本科学习并获取相应学历。课程采取网络远程教育的方式,配送相关教材和网络资源,并安排相应导师和助理,学员学习时间较为灵活。通过主办方积极筹措资金,参与“圆梦计划”的学员只需支付1000元,即可接受为期2至3年的本科或大专层次继续教育。
专家认为“圆梦计划”虽然为失学的青年开启了另一扇窗,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流失的问题,唯有从制度入手,结合社会的力量,才有可能打开教育公平的门。
给学生成才多元化选择
■周刊速评
刘茜
农村学生放弃高考其实已经不是新闻了,然而今年弃考庞大的数量还是不能不让人震惊。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农村生的弃考问题,背后其实是教育公平问题。不公平的教育让上大学已经不再具备改变命运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让孩子高中毕业直接进入社会。只有实现了教育公平寒门学子才有出路。
在我国,读一本重点大学的教育回报率无疑是最高的。首先,这些大学获得国家的投资多,因此学费相对来说比较低。一些民办高职高专、民办独立院校和本科院校,根本没有获得国家任何投资、补贴,也无社会捐赠渠道,办学完全靠学生学费收入,为了维持学校的运转,不少学校严重压缩办学开支,比如放长假,减少学校的实验、实训课,让学生到校外自找实习机会等,学生在校内获得的教育很少,教育呈现“空心化”趋势。然而上这种学校成本还十分高昂。这样一来,当然即使是不懂得教育的农民也会用脚投票。
著名教育学专家熊丙奇认为,家庭相对富裕的城市孩子,用较小的学费投入,上名牌大学,获得更大的教育回报;而家庭贫寒的农村学子,要用更大的学费开支上一般学校,却得到较低的教育回报。这种严重不公平的局面,伤害的不仅是这批学生,还有农村家庭的教育希望。
而在我国的人才评价体系中,却十分看重“人才”的学历,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甚至包括大学自身在内,对求职者提出三个985的要求,即要求本科、硕士、博士所读学校,都是985高校。学生在没有更多的选择与出路之下,由于大学过高的学费、迷茫的未来而弃考,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让流失率从高考报名下移到高中求学,再下移到初中、小学,成为低龄辍学与读书无用论的温床。
因此有专家建议,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办教育的职责,不是直接参与办学,而应该为所有学校的发展营造平等的空间。如果政府部门同样给高职高专学校以投资和补贴,这些学校能像国外社区学院、职业学院那样全免费,学历不被歧视,找到工作、回报率并不低,农村家庭也会欣然接受。
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张铁明教授说,在发达国家,虽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达到60%以上,但仍旧有相当数量的高中毕业生,不选择马上进大学,而是直接工作,或者在工作几年之后再进大学,因为在这些国家,学历不是用人的重要标准,而普遍关注劳动者的能力与素质,上大学对劳动者而言,不是为了获得作为职业敲门砖的大学文凭,而是获得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因此可以多渠道实现。
对于弃考的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他建议教育部门应当通过网络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给学生成才多元选择,让他们不用上大学也能成才,从而打通上升渠道。 记者 刘茜 实习生 向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