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经济增长7.6%,增速呈逐季小幅回落趋势,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增速均有所放缓。
平稳运行的态势,直接回应了之前流行的各种“看空论”、“熊市论”。
专家表示,这一增长速度符合预期目标,是调整时期的自然放缓,标志“中国经济转型由将来时变为进行时”。[综合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GDP呈逐季小幅下行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GDP数据稳中趋缓的背后,传递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低迷、我国潜在生产率下降、调结构成政策主基调等多重信号,未来我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风险,亟待从降低投资占比、优化出口结构、培养内需消费等方面培育未来经济新增点,释放出更多的发展活力。
下半年随着一些重点项目的展开和改革红利的释放,我国经济有能力完成年度预期增长目标,为转型升级创造必要空间。
[原因]主动调控,以短痛换长益
一季度7.7%,二季度7.5%。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延续了自2011年来的放缓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我国潜在生产率下降的客观反映,也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有关。同时,是中央主动调控的结果。
上半年,中央通过挤水分、去杠杆、去产能,主动调控造成的经济增速下滑,虽然会带来短期阵痛,但长期看却是有益的。目前,不但政府对于经济增长放缓的容忍度提高,市场各方也在适应这一过程。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后,上证指数呈现上涨态势。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仍靠内需拉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45.2%,拉动GDP上涨3.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是53.9%,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0.9%,拉动GDP上涨0.1个百分点。
不过,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增速有所放缓,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外贸回落则最为明显,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9977亿美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9个百分点,出口增速更是回落了8.0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认为,目前出口带动国内生产,继而带动投资的“外循环”还未根本转变,因此,出口回落对GDP具有决定性影响。
[影响]财政、就业和收入感受最明显
经济增速下滑,对于政府来说,感受最明显的是财政。对于居民来说,感受最明显的无疑是就业和收入。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732万人,相比去年同期的694万人继续增加。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7,处于总体平衡的状态。
虽然从总量来看,我国的就业没有出现大问题,但一些结构性的矛盾开始显现,最为典型的是大学生就业。上海统计局的一份调查显示,截至5月中旬,有38.9%的受访高校应届毕业生尚未找到工作,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7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最高。
与就业挂钩的还有居民收入。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5%,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
面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下滑的现象,一位地方发改委人士告诉记者,主要是由于经济下行,企业效益不好,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速出现回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就业指标往往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一些企业效益下滑,但并没有裁员,但员工的收入大大减少了。这种以就业质量恶化替代就业数量减少的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因为一旦经济继续下滑,超出企业极限值,失业问题就会浮现出来。”
[预测]全年“硬着陆”风险不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宏观调控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我国经济增长的“下限”在哪里?如果从年度预期目标看,这个数字是7.5%左右。如果从“十二五”规划来看,这个数字是7%。如果按“2020年GDP比2010年翻番”的要求,考虑到2011年和2012年经济分别增长9.3%和7.8%,后八年只要平均增长接近7%即可。
无论是上述哪一数字,相比以往的“保八”,中国经济的腾挪空间都明显加大了。各类市场机构虽然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今年中国经济仍将增长7.5%左右,“硬着陆”风险不大。
交通银行高级研究员唐建伟指出,下半年项目审批预计会加快,包括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等将成为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政府可能出台一些促进消费的政策,包括信息消费、光伏消费等。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表示,降低投资占比、优化出口结构、培养内需消费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成熟产业对经济贡献趋于稳定,如何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重点扶持文化旅游行业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工作。
学者解读
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换挡减速”,由前34年的超高速增长模式转型为中速增长模式。最近6个季度中国经济都在8%以下
运行,正是为了寻找新增长模式的区间底部或下限,这个下限从趋势看将在6%以上,达到该下限后,进入中速增长轨道的上升空间。中国经济正进入转型期,政府顺应经济转型趋势,不再用扩张政策刺激短期投资和出口,而是释放市场自动调节的能量,并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使经济转到消费导向的增长轨道。——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经济过热,现在是调整时期的自然放缓。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是告别过热增长,对大多数企业是好消息,特别是中小企业,怕的是大起大落。7%和8%的增长速度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世界最高的增长,是中国经济正常的高增长。我们应该吸取过去这一阶段经济过热的教训。
——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
未来7%的中速增长,恐怕是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按照这一增长速度,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GDP和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基本都能够实现。经济半年报表明中国正在进行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支撑型,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消费支撑型。
中国经济转型不是周期性的,而是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因此这次转型不简单靠产业政策、货币政策,更多要靠创新,关键是技术创新。——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