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史
不是修史,是3700年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潇湘晨报:有人在质疑你书写历史的权利。还有人说,你重写的中华史,顶多只是个流行文化。
易中天:这是法律赋予我的权利,任何人都有这个权利。他们爱怎么看就怎么看,随便啦。我这也不是修史,而是讲三千七百年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潇湘晨报:为什么叫中华史,而不是中国史?
易中天:这本书是从文明的角度去讨论。中国史有政治概念,如果不是中国国籍的那些Chinese,中国史会不会写到他们?他们虽然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但属于中华文明的一分子。海外华人曾要求,以后提到文化,尽量讲中华文化,提到历史,尽量讲中华史,而不是中国史。中华史是文化和文明的概念范畴。
潇湘晨报:为什么将这部著作定位为史诗?
易中天:你自己看就知道了。我在构思的时候,就是想要写一部史诗,我们民族缺一部史诗。
潇湘晨报:你眼中的史诗是什么样子的?
易中天:就是我现在写出来的这个样子。
潇湘晨报:你说用文明、文化的眼光去看待中华史,当涉及那些拐点处的政治、经济问题时,你会怎么处理?
易中天:他们当然包含在其中,因为文明的界限就是文明的诞生,当然要讲国家制度。我理解的文明,不是书画、建筑之类的概念,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包括在里面。以城市为起始点,其实就是一个划界,建立了城市就建立了国家,然后进入文明史阶段。
潇湘晨报:新书封面上写着,你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但与此同时,各种电视节目中也有你的身影,你是如何做到合理分配时间的?
易中天:基本上,我除了拿出两天时间来“换脑子”、“做节目”外,其余时间都用来阅读与写作,其中上、下午写作,晚上阅读。但也不一定都会这样。写作、阅读的周期安排,也并非如此“整齐”,有时一个星期都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