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城长实习生王晓东长沙报道 2007年1月开始,代工巨头富士康开始专职研发工业机器人,目前,这些机器人已批量应用于其在山西与河南的厂区。这一现象,说明了富士康看到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时的替代路径。
观察长沙市统计局根据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绘制的长沙人口金字塔,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底部已经萎缩,即少年儿童人口大幅减少。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长沙少年人口从占全市人口的1/5降为1/8。
变量少年人口减少VS外来人口注入
最近十年,长沙市少年儿童人口大幅减少。这一现象在长沙市统计局最新绘制的人口金字塔中直观体现,2010年长沙市0—14岁的人口为95.53万,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减少10.31万人。
从占比来看,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长沙少年人口从占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降为八分之一。
丁伟认为,这种现象与20世纪70年代后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相关;另有专家表示,随着城市人口生育观念的转变,不再一味追求多生,而是强调优生。
除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肖毅敏的理解是,城市小孩抚养成本,尤其是教育和住房成本的增加,搁浅了部分进城人士多生小孩的念头,“城里的双职工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小孩。”
这部分处于金字塔底端的少年儿童,再过10—20年将成长为劳动力人口。不考虑其它外来因素,意味着未来长沙劳动力人口的绝对供应量会减少。数据显示,2010年长沙市劳动力人口(15—59岁)512.47万人,占总人口的72.8%,总抚养比为37.4%,仍处于人口红利期,预计2020年后,劳动力人口比例只占到70%左右甚至更低,人口红利期将逐渐缩短。
而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不断注入,让长沙人口红利期相对延长。2010年长沙16—22岁常住人口超出户籍人口36.12万人,改善了长沙的人口结构。
这部分外来人口主要是从其它市州或者外省来到长沙求学和务工的人员,还有部分因家庭原因来到长沙。
娄底人林雪艳,因为老公在长沙所以来到长沙定居,四川人唐荣因为男朋友在长沙工作,也准备将户口转过来。
分析人口红利期缩短可怕吗?
人口红利消失日期逐渐逼近,让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度陷入焦虑。
2013年长沙一季度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显示,24.2%的中小企业认为用工短缺,45.0%的中小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
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最直接的联想就是在生育政策上做文章。
一份来自统计部门的报告建议,调整二胎生育政策,就湖南而言,应该稳中有进。具体方案比如,第一步在二年内放开单独家庭二胎生育,第二步在三年内放开农村地区二胎生育,第三步在五年后全省放开二胎生育。
肖毅敏认为,在条件允许的背景下可以如此考虑。但他更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自适应能力。“对于人口红利消失论,没有必要过于惶恐。”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使得原有项目单位产值所消耗的劳动力也呈现降低的趋势。也就是说使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设备替代人工,将使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此外,还可以根据劳动力流动规律来制定相应对策。
对湖南来说,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制订劳动力引进机制,吸引外省劳动力和本省外出劳动力回流。
按照这种理论,有可能湖南省人口红利消失,长沙市的人口红利还存在。政府可以改善条件,从外面引进相关方面的人才。肖毅敏建议,各个市州应该出台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政策,吸引优势产业,留住劳动力人口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