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个星期,一直在调查“临时夫妻”的真相,从刚开始的欲说还休,到后来当事人主动与导报记者面对面。
这是我们所没预见的。
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们几乎成了午夜电台情感节目的主播,倾听着每一个“临时夫妻”的受害者或当事人的述说。
几乎每一个打电话给我们的受害者或当事人,都会说:这些不道德的事情,找不到倾诉的人,怕别人知道了,家就散了。
同样,每一个电话进来,他们都在讲:不想影响到孩子,不希望孩子因此受伤害。但他们在有所顾虑的同时也在想:要不要离婚?
他们这么纠结、这么挣扎、这么痛苦的全部根源就是:“临时夫妻”。
还记得,一个女子在电话那头哭个不停;还记得,有个男子在电话那头独自叹气;还记得,有个母亲流下懊悔的眼泪,因自己的过失让孩子被害;还记得,有个父亲找不到儿子的迷茫,因自己的过失妻离子散……
也还记得,那些血淋淋的案件,民警给我们讲述“临时夫妻”所带来的痛。这是我们在做调查之前,所没意料到的。
这些以“临时夫妻”之名同居的人们,自以为在异乡为家庭的幸福奋斗着,殊不知他们却以违法的行为,在一点点吞噬着家庭的幸福。
要知道,夫妻没有临时的,“临时夫妻”的行为不仅违反道德也违反了法律。所以,请那些“临时夫妻”们迷途知返;请那些想尝试“临时夫妻”的人及时刹车。
这个系列做到今天,就越来越接近真相。只是每一次逼近真相,我们的心却越发被震撼。
试图揭开“临时夫妻”背后的一切,但却真心无力去让这个事情有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说实在的,听了太多破碎家庭的讲述,让我们心情也很压抑。每一个讲述,都是在撕开一个伤口,这都需要做缝合工作。
当那些伤痕累累的人问我们该怎么办时,我们没法给他们提供答案。每次电话的结尾是:谢谢您对我们的信任,祝您幸福。
只是此刻,“幸福”二字何其沉重?
声音
减少“临时夫妻”要“疏堵”结合
温谋富(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要减少“临时夫妻”的现象,要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来探讨解决办法。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过“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临时夫妻”现象实质是人最基本生理需求衍生出的行为,解决办法也要从这个方向上出发,去建构解决体系。
为此,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通过提供临时的夫妻房、廉租房、探亲假等办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加以缓解。
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方法在于“疏”,温谋富还提出了其他“堵”的方法。任何“临时夫妻”,实际上都是违背道德的,因此人的意识要加以控制。他建议,由政府购买意识提升方面的服务,再由民间组织、社会工作者等,向相关群体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组成“临时夫妻”的男女,对于这种行为将对家庭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没有认识到位,甚至认为不会有影响。他建议,对于“临时夫妻”的危害性,媒体、社区要多加宣传教育,特别是对生理方面造成的影响,如堕胎等,还有夫妻感情、孩子伤害等方面。
既然这种现象已经产生了,是不是也可以给予受害者支持、保护。发生这样的问题后如何解决,受害者权益如何保障,妇联等组织可以加以研究、予以支持。
接纳
农民工也要接纳他们的家庭
钟神枝(省人大代表、钟宅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钟宅社区,居住着数万名外来人口。我自己也有一些房子出租,能切身感受到“临时夫妻”现象确实客观地存在于农民工群体当中。一些民工在老乡介绍、日常相处等频繁接触后,互生好感,并进而发展成为“临时夫妻”。
住房、教育、看病等难题,确实困扰着一批农民工,让他们不得不两地分居。但这一个问题,其实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
以我们钟宅为例,一房一卫的出租房,很多房租在100元—200元,应该不存在房租难以承受的问题;而就子女就学,钟宅民族小学这样的公办学校,外来学生的比例已大大超过本地学生。
当然,还是要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两地分居。建议对农民工特别是妇女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让有能力的农民工以家庭为单位转移出去。城市在接纳农民工的同时,也为接纳他们的家庭成员创造条件。
“临时夫妻”不单单是生理需求
邓达(资深的婚恋专家,我主良缘高端婚介连锁的负责人):最近几天,我也一直在关注“临时夫妻”的报道。
传统的中国道德是不能接受 “临时夫妻”的,尤其是对于男性而言,若是发现妻子有这样的行为,婚姻破裂的概率是极高的,因此这样的关系对婚姻危害很大。
农民工会组成“临时夫妻”,不单单是生理需求的原因,精神空虚也是一个方面。农民工的娱乐活动太少,交际圈太窄,封闭而密集的“群居”环境,亲人的关心关怀又少,就很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为此,企业和工会应该多组织农民工参加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如健身、球赛、舞蹈、电影、桥牌等活动,让农民工生活多样化一些,精神世界更丰富些,能减少问题的产生。
如果农民工能多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社会接触面也会更广,抗诱惑力也会更强。此外,农民工应该与家庭多沟通,如果都不沟通,亲情会淡漠的。
人物
妻子做“临时夫妻” 我把痛苦埋在心里
老刘很郁闷,如果不是找到导报记者,他心中的那些痛苦只能被深深埋葬了。
这个来自湖南农村的汉子,现在在厦门开土方车。8年前,为了还家里欠下的债,他跟妻子两地分居四处打工。而妻子到了广州之后,跟另外一已婚男子组成了“临时夫妻”。
“我不想把这个家给搞砸了。”老刘说,自己从三年前就开始怀疑妻子在外面跟别的男人在一起,因为妻子每次回家都没兴趣跟他行房。后来,他去了很多地方找妻子。
终于,妻子回到了他的身边,但却给他带来一个令他无法承受的事情:妻子承认在广州跟已婚男子组成“临时夫妻”。而让老刘更郁闷的是,妻子在外面染上了性病,还传染给了他。
“主要是怕会给孩子很大影响。”老刘不敢跟任何人讲这个事情,包括家人,“老家的人很保守,要是知道了,我们就待不下去了,更抬不起头了”。
老刘说,儿子现在还在上学,他不想把事情搞得所有人都知道,而妻子也跟自己忏悔了,他也希望能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于是选择了原谅妻子。(海峡导报 者 骆余民 易福进 蔡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