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要闻>正文

农民工“临时夫妻”引热议 专家:属于非法同居

A-A+2013年4月1日14:37东南网评论

  尽量、尽快减少“临时夫妻”现象,是大家的共识。

  连续五日,导报推出的“临时夫妻真相”系列报道,从样本、危险关系、隐患等全面深入地解读了“临时夫妻”问题,一批“临时夫妻”勇敢告白。这不仅引起关注和热议,也引起了省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积极关注和思考。

  针对这一全国性的话题,他们在接受导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从各自关注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其中,导报记者注意到,他们的关注和思考中,均指向同一个方向——— 要改变“临时夫妻”现象,要从“改善农民工的生存境遇”上求解。

  从“改善农民工生存境遇”上求解

  胡荣

  厦门市人大代表、厦门大学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

  打工潮下的“临时夫妻”,是一个全国性的话题,也可以说是目前我们工业发展进程中特有的一个现象。在国外,一般就是在哪打工,家就安在哪里。

  对于这些远距离迁徙的员工,若单独进城,长期两地分居,加上不像在家乡那边道德约束那般强烈,身边的监督力量少了,一些人的道德底线会被生理、感情等需求超越,走上“临时夫妻”道路。

  城市的发展,需求大量的劳动力,农民工必不可少。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能只是“利用”好农民工,还有义务让他们在这座城市生活得更好。就短期来看,住房、教育等公共资源要让更多农民工受益,努力让更多农民工少一些后顾之忧,可举家进城扎根立业。

  从长远的来看,“临时夫妻”现象是夹生的城镇化、梗阻的人口流动机制以及权利尚不能平等实现的城乡二元体制等因素造成的,其根源在于城乡二元体制、城市户籍限制等。一旦逐步实现新型城镇化,也意味着,农民工到时可以在家门口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地可以在家门口安居乐业,不必如此大规模迁徙。

  为此,这一现象,还要从逐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改善农民工的生存境遇上求解。在当下,社会还是要多给农民工一些关爱,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让他们可以更多地在一起生活。

  两地分居减少了,“临时夫妻”现象也会跟着减少。

  “临时夫妻”属于非法同居

  蒋月

  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临时夫妻”是不准确的说法,这是属于非法同居,非法的两性关系。《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他们的这种行为肯定是违法的,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近年来,这种现象非常多,所以2001年新修订的《婚姻法》就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规定,禁止已婚者跟其他人同居。

  对当事人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所以,他们会觉得这个关系不安全、不稳定,他们希望得到心灵的安宁、情感的慰藉,这些目的都不容易达到。

  他们的这种行为不但不受法律的保护,还侵犯了合法配偶的权利。像这种情况,不管是丈夫或妻子跟别人组成“临时夫妻”,如果没有错的那一方,完全有权要求离婚,还可以要求犯错的一方承担离婚损害赔偿。

  另外,两个已婚男女若以夫妻名义进行同居,就是重婚罪,要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假若知道对方有配偶,即便自己是单身,仍与对方以夫妻名义同居,同样还是会构成重婚罪。

  这个阶段,这个问题出现在农民工身上,是有原因的,他们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城市的福利并没有把他们这个群体包括在内,他们的孩子,他们的老人,都没法在一起生活。

  农民工一家人来到城市,没有工作的话,就没法享受到城市福利,他们不是城市社会保障的保障对象,城市福利只针对户籍人口。短期来说,即便给农民工提供很好的社会福利,也不能完全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如果城市的福利制度向农民工开放,这样的现象就会减少发生。社会的其他群体会从中获益,矛盾就会减少,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要多关注农民工“精神福利”

  甘满堂

  福州大学社会学教授

  我也正在做有关“临时夫妻”现象的研究。我曾经在闽南的企业待过,到过企业宿舍接触农民工和企业宿舍的管理员。

  从我了解的信息,实际上还是比较少的,比例应该就1%左右。由于有很多老乡在一起,或多或少要顾及影响,所以 “临时夫妻”的个案还是比较少的。

  有些女性,跟别人结成“临时夫妻”,主要是从经济利益去考虑,贪图别人的钱,同居的目的不单纯。而男性相对更多地是从生理需求方面考虑。

  有的企业提供夫妻房,但并不看结婚证,也有可能促成“临时夫妻”的存在。既然企业提供了夫妻房,就必须要求提供结婚证。

  现在企业只关注员工8小时内的工作,8小时以外的都没有关注,企业的工会并没有发挥正常职责。这方面需要政府给他们提供援助。如果企业发现员工有些不良的问题,可以交给外聘或内助的社会工作者来解决。

  “临时夫妻”背后三大痛 此种关系危险而脆弱

  同时,企业提供了夫妻房,也要关注他们的夫妻感情问题,调解夫妻的感情不和等问题。现在企业对物质福利很注重,但对精神福利不够重视。企业要有援助员工计划,要向员工提供精神福利,关注“临时夫妻”的现象,解决这一难题就是一种精神福利。

  相关链接

  "临时夫妻"真相不是为谁脸"红" 而是为共寻正能量

  “临时夫妻”,这像是一个无解的命题,至少短期内无解。

  在全国人大代表刘丽抛出这个话题后,上周,我们试图在她所生活的城市——— 厦门,揭开部分农民工“临时夫妻”真相。

  我们经历了从被 “另眼相看”,到被关注,到一个接一个“临时夫妻”主动联系导报记者坦露心声。我们剖析样本、危险关系、背后推手甚至一桩桩血案。这一过程,我们获得勇气和力量——— 当它被如此详细、深入地抛出来后,有人指责,但更有人愿意冷静下来,选择和我们一同反思,反思如何矫正这种扭曲的“灰色婚姻”。

  法学专家说,“临时夫妻”不合法。但现实是,我们难以想象,为了生计,一批农民工舍家离土,饱受孤寂和压抑之苦。长期分居,缺少基本的温暖和慰藉,一些家庭责任和道德伦理难免被本能需要所超越。

  很多人告诉我们,解决 “临时夫妻”问题,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尽量让农民工不分居,要么在家门口安居乐业,要么举家进城扎根立业。但房价高、房租高、生活成本昂贵、户籍限制、孩子入学、家人看病等一只只 “拦路虎”,使得“工作在城市,家庭在农村,根也在农村”成了许多农民工无奈的选择。

  很多人呼吁,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城乡二元藩篱下的大规模远距离“迁徙”,人的城镇化远远滞后。但我们要面对的是,纵使“美丽中国”新版图中,新型城镇化已在加速,这又是一个何其艰难、漫长的过程。

  如此背景之下,当下,只能努力尽量、尽快减少“临时夫妻”。

  以厦门为例,我们看到,保障性租赁房的门槛开始降低,一批农民工开始受益;公立学校的大门逐渐敞开,农民工子女也可读公办学校;以及社会给予农民工关爱和温暖的努力……这些,虽不足以根治“临时夫妻”现象,但无不是推动减少“临时夫妻”的努力。

  以在厦的“临时夫妻”为例,我们记住,那位愤而勇敢揭发“临时丈夫”强奸自己女儿劣迹的母亲;那位勇敢进行“遗憾、纠结、痛苦”告白的中年男子;还有那位用爱和责任抵挡住与丈夫分居后种种诱惑的“洗脚妹”……这些,虽也不足以矫正扭曲的 “灰色婚姻”,但也无不是对这一危险关系的挣扎、反思。

  一在厦民工妻离子散后的内心告白:遗憾、纠结、痛苦

  “临时夫妻”真相,不是为谁脸“红”,也没“红”了谁的脸。它是反思,是为积聚正能量,积聚通过制度的改革、体制的完善来改变这一现象的正能量。(海峡导报 记者 易福进 骆余民 蔡耀宗)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