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周报》首席记者 蒋格伟 撰稿 胡晓欧 李海涛 发自郴州
核心提示
“一年时间,2229名政府官员因工作作风问题而被问责,其中318人被免职。”这是一组来自郴州市委、市政府2012年“作风大整顿”中通报的数据,这一数据一度被国内媒体广泛报道。
去年,该市纪委作风办、优化办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组成的暗访组,对各党政机关展开暗访工作。此举,让郴州官场作风大为改观,也迎来了市民的拍手称快。
与此同时,郴州“作风大整顿”也引来了各路媒体的关注,有报道称当地个别官员仍有工作作风问题。
近日,《法制周报》记者赶赴郴州,见证当地官员的作风转变在感受到众多部门的作风转变的同时,也印证了一些质疑。
如“治超龙门架沦为私人敛财工具”、治超办人员收钱后提醒司机绕道;大量执法车不挂牌 ;执法人员称“行驶了9万公里是新车”等等。
当然,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能抹杀郴州作为作风整顿“先行者”的光环。正如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所言,转变作风、改变作风、整顿作风,对提高办事效率、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推动经济发展,都是一种正能量。
●“干部作风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作风大整顿’作为扭转干部作风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坚持常态化,常抓不懈。”郴州市纪委副书记李小华表示。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在郴州有大量喷印着“城管”、“公路”字样的执法车辆没有悬挂牌照。面对记者的采访,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执法车辆无需挂牌照;也有工作人员表示,车辆是单位的,要不要挂牌自己并不清楚。
●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铁腕“治超”,独自带司机去马路上拦车“查超”,一晚上竟查出了13辆超载车辆;他痛恨无视交通法规的闯红灯恶习,看到一辆闯红灯的车子,就直接命令司机追上去把车子逼停,致使违章司机弃车逃走,待民警抓回这名司机,竟然是通缉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