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要闻>正文

城镇化进程中更应缩短城乡心理距离

A-A+2013年3月14日08:05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评论

 城镇化将是中国未来最大的经济增长动力。作为能在消费与投资两方面都将为中国经济创造出巨大需求的城镇化,无疑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继续高速奔驰的新引擎。 记者 童迪 摄  城镇化将是中国未来最大的经济增长动力。作为能在消费与投资两方面都将为中国经济创造出巨大需求的城镇化,无疑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继续高速奔驰的新引擎。 记者 童迪 摄

  城镇化将是中国未来最大的经济增长动力。作为能在消费与投资两方面都将为中国经济创造出巨大需求的城镇化,无疑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继续高速奔驰的新引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

  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指出:城镇化是支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在内需和持久增长动力。同时,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投资机会,中国的城镇化同样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利器。

  ■记者 李庆钢 潘海涛 侯小娟

  城乡二元结构需破解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城乡之间的差距并不像现在这样有如天壤之别。但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房地产业的兴起,农村人口、优质资源向城市汇聚,城乡差距也因此不断拉大。

  中国城乡建设十大领军人物、伟大集团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天骥在这方面说得非常形象,“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这一城乡差距二元矛盾呼唤城镇化来破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更是高瞻远瞩地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最大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缩小这两大差距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直面两大差距,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城镇化是世界潮流和趋势

  从全球范围来说,城镇化最早始于18世纪的英国。从1760年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用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镇化水平超过50%的国家。此后,欧美其他发达国家在100年左右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城镇化过程,实现了城乡人口的根本性转变。同时,还带动了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如今,我国城镇化水平刚刚超过50%,城镇常住人口超过7亿,农村人口已经是6.6亿左右,虽然中国已经是城镇化的国家,但是质量并不高,相比西方欧美国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还在发展中阶段。目前,我们的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也没有形成可与西方欧美国家相媲美的大型城市带。

  但是,就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规模而言,大城市化是城镇化的主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城镇化就是要一味的追求规模,一味的追求速度。而拉美城镇化陷阱就是一种过度城镇化的畸形现象。

  纵观各国城镇化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超大城市(日本)和中心城市辐射型(韩国)为主的集中式城镇化模式,另一种是以中小城镇主导型(德国)为主的分散式城镇化模式。在政策层面上,我国一直鼓励的是后一种城镇化模式。这种政策取向,无疑是看到了世界上城镇化进程中的种种弊病所做出的抉择。

  未来十年经济新引擎

  多年来,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作为推动力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中,消费一直是一个明显的软肋。引导居民的消费理念,扩大内需、启动消费,一直是中央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事实上,多年来,撬动消费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展开,占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县级以下行政区划的居民消费,一直非常疲软。

  “城镇化,将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增长模式,做出全新探索。”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他认为,通过城镇化释放出来的县域消费能力,将成为强劲的经济动力。

  有分析师认为,城镇化足以替代出口,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据他测算,一个城市居民消费相当于三个农民消费,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消费增加1012亿元,消费多增0.8个百分点。

  此外,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投资依然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与工业化进程相比,城镇化相对滞后,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带来了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需求,刺激投资。发改委经济所专家相伟测算,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在社会保障和市政公共设施上的支出共计将超过30万亿。

  “国家为城镇化投入的基本设施建设资金人均达40万元,如以每年1%的城镇化速度计算,每年进城农民达1300万,可拉动52000亿元内需,约为国内生产总值39万亿的13%”,有专家如此表示。        

  >>代表连线

  流动人口享市民化待遇是新型城镇化难点

  “新型城镇化,难点还在于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化的待遇,其中享受住房方面的市民待遇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农民进了城,留不下来,因为没有住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东南州州长廖飞说。

  廖飞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但目前,国家对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住房还是两条线,例如在贵州,城镇主要通过公租房和廉租房解决,而农村主要采取农村危房改造和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这两大政策体系实施的部门、工作对象和资金渠道都不尽相同。就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如何破解农民在住房方面享受市民化待遇的难题?廖飞认为,统筹保障城乡住房是个良方。一方面,要消除农民获得城镇廉租房的障碍,使贫困农民不花一分钱就能享受城镇保障。另一方面,政府要帮助这些农民协调生活问题。

  ■据新华社

  >>记者观察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在电子电路中,孤岛效应是指电路的某个区域有电流通路而实际没有电流流过的现象。一个个处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节点中上下两难的县城,成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个“孤岛”:资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从县城被抽取到发达地区,然而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现代化进程却似乎与此无关,高速行进的现代化“快车”从此一掠而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破解“孤岛效应”

  这些孤岛的存在,消解了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努力。不但肢解了中国的城乡,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畸形,还使得城乡居民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心理隔阂。许多农民工进城,却无法被容纳、吸收,而多年的城市生活,又使得他们无法回到乡村中去,从而成为城市中的“游民”。城镇化,恰恰成为破解“孤岛效应”、缩短城乡心理距离的绝佳解决之道。

  从国外经验来看,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口、资金越来越密集地被吸入大城市,大城市犹如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周边地区的一切资源,城市膨胀得越来越大,人们居住在城市中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污染、治安、交通堵塞等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

  比如我省的大汉模式和伟大模式,都是通过开发建设小城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激活内需,将人和钱都留在当地。从而一方面解决县城自身积累不足,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题,一方面启动了内需,为中国经济再次踏上高速发展轨道寻找到新的“火车头”。同时,在提升了县城生活品质和经济地位之后,能够避免以往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城市急剧膨胀带来的贫民窟现象与农村空洞化现象。

  在破解“孤岛效应”的过程中,城镇化不但缩短了城乡地域距离,也有效地缩短了城乡心理距离。“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近日考察调研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时表示。

  缩短城乡居民心理距离

  不论大汉模式还是伟大模式,都为农民工的返乡提供了基础。一方面为县乡打造了包括居住、商业在内的完整城市环境;另一方面,也通过城市环境的打造,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在获得与城市相同的就业机会、居住条件后,城乡居民的心理距离也逐步缩短。

  同时农民工的返乡和定居,也使得城镇化的进程成为农民工市民化、本地化、家庭化的过程,从而使得城镇化不仅仅是“土地城镇化”,更是“人口城镇化”。

  ■记者 李庆钢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