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媛媛 实习生 王莹莹)“我这个姓实在太少见,以至于两次去同一地点出差,相隔半年招待所服务员还能认出我!”与众不同的姓氏,常让“熊猫姓”一族收获奇遇,而47岁的浏阳市民暨专说起自己的故事来更是笑声不断,不过让暨专最觉得有趣的是,暨姓的得姓始祖可是彭祖,也就是传说中那个活了800岁的寿仙。
我姓暨,暨南大学的暨
居住于浏阳市淳口镇的暨专,年轻时就走南闯北做生意,全国各个省份基本都跑到了。“每次自我介绍时,对方都好惊讶,连连反问,还真有这个姓?”暨专说,幸亏有所著名的大学以“暨南”为名,自己每次都会补充上一句:“就是暨南大学的暨!”
不过现实生活中还真拜暨姓所赐,暨专很容易就能让陌生人一下“记”住他。“有次我去北京出差,又选择了半年前到京所住的那家招待所,负责登记的大妈一见我就热情招呼起来,我挺好奇她怎么认识我,没料到对方的回答更让人忍俊不禁。”暨专笑道,原来大妈不会写他的姓,第一次登记花了好长时间,所以一下就记住了这个人。
出于对姓氏的热爱,暨专对暨氏起源很有一番研究。“暨姓源出很多,最主要的一个起源便是以封地名为氏。据记载,大彭的后裔被封于暨,子孙因此以暨为姓氏。而大彭指的就是活了800岁的仙人彭祖。”暨专说,而浏阳暨姓的出现就更有特色了,“在浏阳,‘暨’‘吉’二姓共祠堂,相传朱元璋时期为躲避战乱,有对浏阳吉姓兄弟遂将其中一个改姓为暨,但到底血脉相通,所以一直以来暨吉是一家。”
沿袭传统资助同姓寒门学子
如今生意做得不错的暨专,还参与了一项在他看来很有意义的事,那就是扩修家谱。“去年6月,我们在浏阳举行了暨氏族人会,温州、台州等地的家门都赶了过来。”暨专感慨道,修谱过程更让他感受到血浓于水的温情。“我们浏阳暨氏每次去浙江、福建等地拜访族人,都会受到他们的热情欢迎和款待。”
在暨专看来,暨姓人特点之一便是齐心和友爱。如今在他所居住的淳口镇,大约3000人姓暨,大伙都互相帮衬,遇到困难会尽力来帮忙。“我们还特意成立了一个暨氏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同姓人中的寒门学子完成学业。”暨专说。本报的奇特姓氏征集活动还在进行中,如果你是特殊姓氏的“主人”,如果你因此经历过趣事、奇事、新鲜事,可拨打本报热线96333或@长沙晚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