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符宫:庙宇内香火旺盛,设有学校和救火队
过羊肠小径,经油榨巷、惜阴街、灵官渡,到楚湘街已是四点左右,找了半天不见有福王庙,后来求教一位提篮老者,才知道天符宫就是福王庙。
天符宫的门外,因为街道窄小的关系,仅仅只有一香摊,卖油炸货的、粉汤圆……都摆在进头门戏台底下,因为空气不流通的关系,渍盐酱醋……气味引人滴涎,这比任何广告效力都大,顾客实在不少。
进 得二门,香火果然不凡,二十四个蒲团上跪得满满的,还有十来个,坐在长条凳上,等着求签,面对面设了两个售签偈的柜台,三四个人弯着腰,手脚不停,找对签 偈。一个拿水烟袋、比较闲暇的庙祝,觉得我非求神之流,带着奇异的眼光同我攀谈:“福王是宋朝丞相,姓赵名汝愚……”对签的多了,水烟袋放下了,忙着工 作。我这位不速之客也就无人招待,而自动在庙前后转着圈。在二门的左边,另有一个凹进去的门面,两旁绿色栏杆,关住两条老龙。
水龙 门外,挂着真定小学和代用民众夜校、代用民众阅报处的牌子。这时学校散课已久,门上已加了锁。几个贪玩的儿童在门外打着弹子。于是笔者找了一个先生谈,据 说学校连夜校在内是三班。教员四人,都是因佛而设教育。两栏杆内的水龙,是四区有火灾唯一的救星。通常北门一带,火警不大去,大西门小西门,是唇齿相依的 关系,也得去救助。每次动员,在百十人以上,这些队员都是码头工人临时组合起来的。事后由庙内给一二十元,平均每人可得一二角。
写到这里手也酸了,希望各位在潇湘亭、福王墓修好后游览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个普及教育、救济火灾的天符宫。
■摘编自1937年4月民国长沙《力报》
(感谢长沙知名文史专家任大猛提供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