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公平”“机会公平”……教育公平是重要民生问题,两会期间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建设一流大学,差距到底在哪?毕业生就业遇到“非211院校学生不收”,怎么解决?高职院校的升本热,反映了什么问题?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请他们畅谈关注的教育公平问题。本报记者胡力丰 北京报道
张尧学:争抢优质教育资源降低幸福指数
建设一流大学,短板主要在价值观的判断和标准上。当你把大学作为一个挣钱的地方,作为一个沽名钓誉的地方,一流大学是建不成的。 ——张尧学
教育的“价值观”、“幸福感”,不时从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院士极快的语速里蹦出。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他在此次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设一流大学我们的短板在价值观”,让人们幸福地学习必须增加优质教育资源。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短板在哪里?张尧学说,是价值观。“建设一流大学,短板主要在价值观的判断和标准上。当你把大学作为一个挣钱的地方,作为一个沽名钓誉的地方,一流大学是建不成的。”
张尧学说,金钱物欲的东西影响到了大学,而大学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管理层,都受到一定的侵蚀。他举例,教授不愿意上讲台,不愿意带学生;学生急功近利,想早一点毕业拿到文凭,对兴趣、理想不那么重视;管理层因为行政化对老师服务、对学生服务可能不到位。
张尧学认为,要解决当前的种种问题,必须改革。他以中南大学为例,首先解决教师目前所需要的,比如涨工资,建好附属的中小学。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之后,再解决他们参与管理的问题。“生活条件解决了,说话的地方也有了,剩下的就是建立一套安安心心做学问、干事情的制度。”
张尧学认为,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直接导致人们为了孩子得到更好地发展而争抢优质教育资源,从幼儿园一直蔓延到了本科、硕士博士阶段,使人们的幸福指数下降。张尧学说,为了让人们幸福地学习,必须要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