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要闻>正文

社论:撤县设市应以缩减行政成本为目标展开

A-A+2013年4月29日15:24南方新闻网评论

  十八大之后,大力发展城镇化正在从战略层面落实到政策层面。由此,与城镇化息息相关的“县改市”、“镇改市”等等基层区域规划调整问题,也开始被议论纷纷。按照南方周末最近一期的报道,从1997年国务院停止批复县改市的申请之后,已经有至少138个县提出申请,其中,绝大部分都是2011年之后提出申请的中西部县。

  从工业文明所导致的单向度发展路径来看,县改市是农村不断消失、城市不断壮大的一个必经阶段。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腾飞,一些县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县改市”的呼声,此后,出现了县改市的第一次高潮。不过,那一波申请浪潮的主体以东部发达省份的县为主,终点即前面所交代的1997年。而如今,申请的主体则主要是中西部省份的县。

  行政区域的重新设置,过去主要以便于中央政府管辖为动因,但“县改市”高潮的出现,却主要是基于推动经济增长的考虑。无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一波,还是目前跃跃欲试的数百个县,其根本目的无非一个“利”字。对此,有评论表示,要“警惕县域政府趁机扩权”,言外之意,对于县改市的判断更多的是担忧。然而,事实上,县域政府乃至镇域政府要求行政级别“升格”,必然是基于扩权的要求,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而对于“扩权”的理解,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完全应该可以从正面意义上进行解读。1978年之后,农村生产自主权开始扩大,1984年之后企业生产自主权的扩大,整个80年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开始陆续松绑,这些都是值得载入历史的正面“扩权之举”。

  因此,县域政府要求升格,要求扩权,本身无可厚非。因为“改市”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它可以获得政策制定上更大的自主性,为推进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其二,它可以获返一笔可观的城市建设费,并可以适当提升领导级别和增加一些编制;其三,它在名称上更具现代感,在招商引资、品牌打造上可以增加综合效应。这些当然不是县改市好处的全部,但这些好处已经足以让稍稍接近“县改市”条件的县域政府蠢蠢欲动了。

  从激活县域经济,放权让利的角度看,“县改市”申请批复的重启是有必要的。经过了15年的暂停,很多达到目标的县没有理由不设立为市。但此轮“县改市”的高潮并非也没有问题,相反,“警惕政府扩权”的评论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看到了基层政府在升格以后可能出现的“越位”与“失位”问题。“越位”主要是指在经济增长上过于强调政府的作用,从上级层面获得的权力非但无法撑大民营经济的空间,反而沦为基层政府公司化的推力;“失位”则指升格后的政府不能为“市民”提供真正有效的公共服务,使“市民”称谓徒有虚名。

  除此之外,“县改市”的出发点应该是扩大基层权力,减少多级行政管理带来的政策不畅与繁重公共财政负担。因此,“县改市”应该与“省管县”的改革并行推出,通过砍去地级市一级的行政机构,达到既强化基层权力也减少行政支出的目标。

  所以,对于新一轮的“县改市”申请高潮,中央政府的确应当重新考量1997年做出的决定。只不过,这一轮县改市应该放置于新城镇化的大背景去思考,即除了给予“县域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要确保提升和扩大公共服务的水准与范围,同时,更应该确保在缩减行政层级和成本的基础上展开。毕竟,在目前行政管理叠床架屋的情形下,减少行政管理的层级和机构,有利于缩减公共财政负担,这符合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