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手记】
公平正义要体现在每个案件中
本报记者 贺佳
在审议讨论“两高”工作报告时,代表委员说,只有使每个案件都得到公平正义的审判,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进人民群众,才能开创依法治国的新局面。
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5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0773件,比前五年上升174%;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610.5万件,同比上升29.3%。民众有了官司愿意走进法院,就是因为相信法院能给“一个公正说法”。这条上扬的曲线,既体现了民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更折射出民众对于司法公正的日益认可和更大期盼。
民众的认可与期盼,是动力,更是压力。
每一个判例,都可能为民众的法律信仰添加一块基石;而每一次失误,也都可能成为这一信仰崩塌的链条。正因此,司法机关在办理每一个案件时,不能不慎用手中的权力,始终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公正裁判案件,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仅要做到实体公正,也要程序公正;不仅要裁判公正,也要执行公正;不仅要办案公正,还要实效、形象公正,努力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铁案。
无可否认,当前社会上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尽管司法机关的审判十分公正,但民众却并不“买单”,认为其背后有“猫腻”。代表委员说,要让老百姓真真实实感受到公平正义,需要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把司法依据、程序、流程和结果及时公之于众,大力开展“法院开放日”、庭审观摩、庭审网络直播等活动,完善人民陪审制度,健全新闻发布制度,不断增强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具体的案件中,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