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记者调查名校博士找工作 本科出身竟然成硬伤

A-A+2013年3月14日15:28半岛都市报评论

  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越高,被寄予的期望也越高,然而,学历高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也极有可能被问及本科院校是否“211”、“985”。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 、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就痛批学历歧视愈演愈烈,名校博士照样会因本科“出身不好”而被拒之门外。3月12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果不其然,名校博士找工作,本科出身竟然成了硬伤。

  博士也愁,本科非“211”是硬伤

  在北京某中科院研究所读博二的李先生成绩一直优秀,家人及朋友也对他寄予了厚望,半年后李先生就将着手找工作了,但是李先生却对就业前景挺迷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本科“出身”不够好。“我的本科是在青岛非重点大学读的,毕业后我想回青岛工作,但有的岗位对本科毕业院校有要求。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在招聘时,还是会看本科出身,这样我就不占优了。”李先生说,他的一位师姐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一气之下出国读博士后了。

  3月12日,记者采访了四位已经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相比,硕士研究生因本科出身问题受到的歧视则更多一些。2009年济南大学本科毕业后,高明考上了中国地科院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高明一心想回山东工作。“对我来说,青岛和济南都是不错的选择,当我向这两个地方的设计院、地调院等单位投简历时,人家只要五大地质院校的。”让高明觉得不公平的是,作为一名地质院所的研究生却不能和本科生同在一个起跑线。

  “这种现象挺普遍的,投简历时即使自己是名校硕士研究生,应聘单位还是要求本科毕业于211、985院校,像我这样的投了简历,人家根本不收。”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的小李说。

  学校出身一刀切容易损失人才

  “每年报考我们单位的毕业生很多,招聘信息一发出,甚至能收到2000多份简历,这对我们来说工作量太大,适当提高门槛,可以减少难度,另外也可以筛选出更优秀的人才,目前除了看成绩,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选人才。”某单位负责应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用刚性手段杜绝学历歧视、院校歧视,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和高校要形成共识并发挥规范、引领作用。王委员表示,院校歧视让很多人才因此发展受限,求职应聘时企业对学历“查三代”,一些本科不是211、985重点高校出身的大学生就这样被“一刀切”拒之门外,对此王委员用“用相马代替赛马”来形容这种现象,对此他建议适时颁布和有效执行确保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

  海大老师王伟一直很感谢学校能给他留了一条路,“有的单位在招聘时原则要求本科毕业于重点高校,原则二字可以留出余地,如果硕士和博士期间表现优秀,单位也可以破格录用。有过这种经历,我建议用人单位可以适当考虑求职者是否足够优秀,不要因一条不符合招聘要求就给出pass。”

  “这个现象有点类似买东西,消费者总是认为进口货比国产货好,但是国产货你没有用过,怎么知道不如进口货呢?应聘单位追溯求职者的本科毕业院校,虽然不是很普遍,但确实会打击到毕业生的自信心。”青岛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壮说。“我们学校也不是211院校,但是我们一些专业仍可以在国内有一席之地,毕业生的水平也不差。如果学生继续深造,将来毕业时应聘因此受限,这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也会造成学历资源的浪费。”

  文/图记者 纪国亮

  (原标题:记者调查名校博士找工作 本科出身竟然成硬伤)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