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 新开工保障房630万套
报告摘录
过去五年,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建立健全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2012年底已达到12.5%。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的巨大成就。
今年将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代表委员评议
全国人大代表杨子强:保障房建设是德政工程,牵涉经济全局,关系民生福祉。“要确保分配公平,注重建设质量,切实把好事办好。”
全国人大代表杨建忠:房价控制旨在稳定预期。楼市调控亟待从根本上打破“调控-观望-升温-调控”的怪圈,将市场导入良性循环。
长沙样本:长沙近五年建设保障房20多万套
2008年,长沙市启动“一健三改”(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制度改革、房屋改造和环境改善)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探索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长沙模式”。
据统计,近五年来,长沙市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含(四县市)20多万套(不含城区农民安置房),已保障住房困难家庭18万多户。长沙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数据显示,2012年,长沙市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37333套,为年度建设计划的137.09%,基本建成33247套(其中竣工26332套),为年度建设计划的122.09%。(记者 王斌)
京湘连线
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庚: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基本生活保障需求。近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中之重——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在全国许多城市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各地的保障性住房也越来越多。然而,随着各地廉租住房建设量的增加,后续管理工作的瓶颈确已凸显。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能出台关于廉租住房后续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以加强管理。
(特派记者 王洁)
收入分配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报告摘录
过去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
今年将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代表委员评议
全国人大代表冯军:政府工作报告在此方面着墨颇多,两个“同步”的增长让人充满期待。从“国富”到“民富”,就要更公平地分“蛋糕”。要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做大劳动报酬的“蛋糕”,让“人均”增长成为大多数人的幸福感。
权威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是存在明显问题的,对于企业而言,国家规定了最低工资以保障雇员基本利益。但企业中有国企和央企,在垄断性行业的国企、央企里,员工普遍收入高,领导的收入就更高了,一些老总年收入动辄几百万元。还有,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明文规定的工资是很少的,但其他隐性收入较高。这种高收入很容易引起社会其他群体的不满。
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
报告摘录
过去五年,加强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提高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水平,五年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973亿元,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城镇困难人员就业83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今年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
代表委员评议
全国人大代表李建保:报告对教育、医疗、就业这三个领域着墨多,很多数字鼓舞人心!民生“硬指标”对教育质量提出新要求,这些都是政府向老百姓作出的庄严承诺。
全国人大代表王宝山: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远高于社会所能提供的,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受到重视,但有些学校还停留在传达政策、信息,组织双向选择会等方面。高校应当设置关于就业的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调整预期,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权威解读
山东蓝翔职业培训学院院长荣兰祥: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这一目标和前4年相同。实际看,近几年就业完成形势均比较好。不过,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人,且在当前经济复杂多变状况下,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完成高质量的就业并不容易。九成学生考大学,一成学生上技校,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比例恰恰相反。就业结构性失衡和就业理念偏差,凸显出就业市场的新挑战。
长沙样本:五年来新增创业主体20万户
早在2007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打造创业之都、推进创业富民”的战略部署。2009年11月,长沙被列入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试点城市。“十一五”期间,长沙率先开展充分就业创建活动,采取就业失业登记、就业援助活动、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举措,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及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零就业家庭连续5年实现动态清零。五年来,新增创业主体达20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和从业人员总数比重均达60%以上,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全面建立,建立了163家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大学生就业率稳居全国前列。长沙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1中国十佳宜业城市”。(记者 彭玮蔚)
京湘连线
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就业又是民生之本。下一段,要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持续推进创业富民工作。建议搭建创业的平台,将高校、科研院所和小城镇这些创业载体作为新的创业领域进行研究,加强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同时,要出台有关政策来支持创业,加强创业能力的提升等。
“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将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等标准的提升,体现了政府的民生投入。下阶段,长沙也将进一步提高社保的统筹层次,提高社保的标准,更好地发挥社保的作用。 (特派记者 舒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