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湘籍远征军幸存老兵:曾踏着起白蛆的尸体攻进前线

A-A+2013年1月15日08:29红网-潇湘晨报评论

原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113团士兵黎模达。图/记者谢长贵 原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113团士兵黎模达。图/记者谢长贵

  战争的印记,早已在老兵心底竖起一座纪念碑。

  黎模达,株洲人,当年是中国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文书,曾参加仁安羌战役;朱锡纯,岳阳人,当年是中国远征军新22师士兵,曾逃出缅甸野人山。而今,他们已是垂垂暮年,在他们心底,他们的纪念碑铭刻着什么样的碑文?

  黎模达说:古来征战几人回,白骨皑皑,千里孤魂,无处话凄凉。朱锡纯则梦想,带几把岳麓山的泥土,撒在仁安羌。

  本报实习记者陈漫清 株洲、岳阳报道

  “好好打仗,打了胜仗就能回家”

  说起71年前的战斗,黎模达的记忆,已经被岁月一点点吞没,很多人和事,他已经记不太清晰。如今的他,已是91岁的老人。

  他只是说,战斗很激烈、很残酷,“天还没亮,先头部队在跟日本人拼刺刀,拿命在开路”。后来,抢占501高地,他说,现在自己脑子里什么都没有了,当时“只顾着往前冲,一个劲地往前冲”。

  但是,一提到中国远征军,提到新38师第113团,黎模达布满皱纹的脸,舒展开来,发出光亮——孙立人、齐学启,还有那些将热血洒在缅甸的战友,宛在眼前。

  在老人的印象中,孙师长和善易处,“一点长官架子都没有”。在部队开赴缅甸的路上,他曾和一起行军的孙立人交流过几次,他说,师长问过他干粮够不够吃,能不能适应缅甸的气候,这让他“非常感动”。

  到了缅甸,黎模达见过齐学启,“胖胖的身材,圆圆的脸,个子高大”。他说,齐学启问过他是哪里人,让他好好打仗,“打了胜仗就能回家了”。

  仁安羌之战,新38师第113团大捷,一战成名。

  抗战胜利,黎模达回来了。而齐学启,回来的只是一生英名。

  黎模达说,仁安羌战斗结束后,“走到哪都是尸体,当时部队撤退得快,很多尸体,根本来不及掩埋”。113团在那里失去了数百名将士,大多是湖南老乡,“原本约好一起回来的。”

  战友们说着话,有的人表情僵着倒下去

  现在已是89岁的老兵朱锡纯,入缅作战时是在远征军新22师。

  他没有直接参与仁安羌之战,他所在的部队,在仁安羌之战后与日军遭遇。

  当年,日军退出仁安羌后,向南回师,包围新22师,新22师搭乘火车撤退,日军飞机和机枪沿线袭击。“一个叫陈卫国的排长,连人带枪被甩出车厢”,朱锡纯说,撤退时,战友们挤在车厢里,外面有机枪扫射,里面是大家在说话,说着说着,就有人的表情僵在脸上,倒了下去。

  那时,疲惫不堪的战友们,“已经没有了恐惧的感觉。”战友们一边说话,一边有人不断倒下。等下了火车,朱锡纯打开背包,发现背包弹孔密布,已被日军子弹打穿。

  1942年5月上旬,蒋介石下令让杜聿明率部回国,朱锡纯随新22师,开始翻越缅甸野人山。

  关于野人山的撤退经历,近年来不少抗战史专家都有考证:野人山,山峦重叠、林莽如海,白天宛若黄昏,沼泽不断、豺狼横行,死神已是常客,蚂蟥毒蛇,饥饿疾病,随时夺人性命。

  朱锡纯说,战友们一起摸索着前进,走着走着,就有人倒在尸堆之中,尸体起了白蛆,“蛆虫化成飞蛾,遮天蔽日”,后来的人“踩着尸体,继续摸索前进”。

  “那时候,也没有恐惧,大家只是机械地往前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