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带病提拔”,纪委、公安等部门把关核对信息
王四福丝毫不忌惮众多报名者的竞争,尽管今年48岁的他是其中年龄偏大的一位。
“我觉得我的优势是基层工作经历足,经验比较丰富。”2月25日晚,王在电话中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他在细看了整个选拨方案后,第一感觉是“机会值得珍惜”,便没有半点犹豫。
时任区文明办主任的王四福从湘潭教育学院大专毕业后,干过小学、中学教师,当了6年校长,此后他又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10年,并数次在农村蹲点,搞“农业产业调整”、“基层政权建设调研”,自认对农村工作有经验,尤其谙熟“三农问题”。但他希望能到街道办事处这一平台上得到锻炼的机会。
颜谦称,选拔的数个环节中,实绩和能力是考核的关键。他们的方案中都是以量化的方式,试图为候选人的“能耐”作出准确测试。
第一道关卡是业绩评估。主办方从湘潭市邀请10位人事方面的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团,对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者的报名资料进行评审,按照百分制实行量化评分,综合评价考生的素质与岗位的匹配度。
这一套较为复杂的评价体系分为三大项。占总分20%的资格要素评价中,候选人受教育程度从大学专科、全日制本科、硕士研究生分别计5~8分。在12分任职经历考核中,任职多个副科级领导岗位和担任过乡镇(街道、场)班子成员的,都予以分类加分。
对于占总分60%的工作实绩评价,组织方采取依据个人近3年在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中分类排名分类计分,并结合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量化评分。同时,个人分管的工作在区、市、省获奖评先或受批评、通报的分别增加、核减评分。
而在述职报告中对工作设想的评价,也占了总分的20%。
2012年年底,经过这一套繁复的考核后,30名候选者被淘汰出局。然而,对于首轮的32名入围者而言,也仅仅是成功地迈出了一小步。
全程参与此次选拨的湘潭市委组织部人士介绍,第一环节在考核干部的平时表现和工作实绩,第二环节则是重点验证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实践能力。
“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挑毛病’,看(他们)德行是否符合要求。”这位人士介绍,区委成立专项考察组,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区分管领导及单位党政正职评分、与考察对象集体面谈、干部监督联席会议“诊疗”等方式,对32名考察人选逐一进行德、能、勤、绩、廉全面考察。重点了解考察对象政治忠诚度,工作、生活作风等品行操守。
为防止“带病提拔”,考察组在干部监督联席会议上,请纪委、公安、民政、信访等部门人员一同把关核对信息。“哪个被公安抓过,哪个在工作中曾索拿卡要,都会被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