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家暴在身边
“在家里,我的姥爷就是一个暴君,所有人都必须听从他的安排”
其实,最开始看到“裸体反家暴”照片的时候,典典并没有打算参与。在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以后,典典的想法一点点改变了。
典典的朋友特别传统,她跟前男友原本都订婚了,但一直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是出去玩时,被对方拍到一张衣衫不整的照片,但这张照片把典典的朋友唬住了。后来发生一些事,证明那男孩人品确实不值得托付,典典的朋友决心分手。分手拖了一年半,分了之后女孩很害怕,无法拒绝对方的纠缠,就是因为这张照片。
在安慰朋友的同时,典典决定加入这个行动,她要告诉朋友,身体是自己的,被人看到甚至拍到都不是错,更不是罪,不必为此害怕,承受来自别人的暴力。因为看到之前对裸照不怎么友好的评论,她很注意在发图片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理念,并且在评论中也努力向一些仍在问“裸体和家暴有啥关系”的人做解释。
同样参加了“裸体反家暴”活动的小铁,她自身感触最深的,是自身家庭存在的对儿女的暴力。
小铁的母亲幼年曾经屡次遭受其父的家暴,这对母亲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导致她缺乏自信,也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在小铁看来,本来母亲是一个天资聪颖、擅长歌舞的女孩,却无法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家里,我的姥爷就是一个暴君,所有人都必须听从他的安排,他和家人沟通的方式就是非打即骂,而我的姥姥性格懦弱,也不敢挺身而出保护孩子。”小铁说。
“我也做了一次沉默的帮凶。”
典典和母亲都是湖南人,在她们的印象里,湖南在性别问题上还是个观念比较保守的省份,也有颇严重的重男轻女和家庭暴力等问题。“脾气‘火爆’是对湖南人的一种形容,甚至我的家人都曾经在气头上使用过暴力,虽然不同于‘周期性’的那种家暴,但也值得警觉。”典典说。
典典的母亲在事后三周才知道典典参与“裸体反家暴”的事情。母亲是一位学者,虽然有些担心,但是完全能理解女儿的行为。母亲告诉典典,家暴常常在身边发生,很多时候,人们其实在做暴力的旁观者。
小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特意提到了一次旁观家暴的经历。高中时的上学路上,小铁看到公交车车站里两个情侣争吵,不一会男方就开始扇女方耳光,女方一直躲闪,男方继续推搡、殴打女方。这时车站对面,一所中学的二楼教室里传来男生们的助阵声:“打得好,打得好啊!哈哈哈。”小铁很生气,这帮学生为什么为打女人的男人助兴?女人听到嘲笑后绝望地哭叫起来,开始反击那个男人,但当然,她打不过那个男的。周围一直没有人管,虽然小铁也愤愤不平,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去劝。
“若干年过去了,我意识到自己不比那些助兴的男生高明许多,我也做了一次沉默的帮凶。”小铁说。
缺乏安全感和自信,施暴者会把情绪发泄到最亲密的人身上
作为NGO的全职工作者,小铁见到了很多遭遇家庭暴力的人士。他们谈论施暴者时普遍有这样的印象,施暴者通常对自己很不满,缺乏安全感和自信,他们会把这种情绪发泄到最亲密的人身上。“在外受欺凌,回家做霸王。有的人在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里,受到各种各样的压迫,比如来自上级的,来自客户的。这样的人如果心态不好,很有可能回家把情绪发泄在家人身上,来弥补他们可怜的自尊。”小铁说。
小铁也表示,这种情况和社会对男性的教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权文化里,男人应该是“坚强的,勇敢的”,一个真正的男人应该克服一切困难,不会“像女人一样哭哭啼啼的”,这样的“阳刚男人”标准,极大地抑制了男人多元性格的培养,也导致很多男性情绪表达困难。当男人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妻子,不少男人就会试图用暴力控制对方。
暴力不仅是自己不自信的表现,也难真正解决问题。
典典一个湖南的亲戚,年轻的时候脾气火爆,老婆孩子不听话就动手,在外也曾一言不合就跟人打起来。但他因为在外面打架吃了亏,自己有所收敛,后来事业小成有信心了,性格越来越稳重,不仅很少发火了,而且很疼爱家人,家庭非常和睦幸福。典典认为这就是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的不同过程。像她的亲戚是在外打架,受到法律惩处,自己也有反思和改变;可是家庭暴力往往得不到惩处,就很有可能一直恶性循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