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18平方公里 打造“国际稻都”
袁隆平伍跃时等多位委员呼吁以长沙为基地保持中国水稻产业领先优势
本报北京讯(特派记者 王洁)昨日,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向记者谈到他的“中国梦”时说:“我的‘中国梦’就是禾下乘凉梦。”他还向记者详解了把长沙打造成“国际稻都”的构想。
争取2015年实现亩产1000公斤
对于自己的中国梦,袁隆平表示很简单。“我做过两次梦,(其中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亩产1000公斤目标早日实现,计划在2020年实现1000公斤,争取提前到2015年。”
实现了以后还有没有更高的目标?“我希望培养一些年轻人向更高的1100、1200公斤来奋斗。”袁隆平说,尽管难度非常大,但有信心,“没有信心我就不会向农业部建议了。”
建议把长沙打造成“国际稻都”
袁隆平等多位在湘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建议国家将长沙打造成“国际稻都”,以持续保持中国水稻产业领先优势、掌握我国农业国际话语权、确保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为了让提案更完善,从长沙到北京,袁隆平顾不上休息,一直在驻地反复修改材料。
提案中写道,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形势。种业问题把它提高到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外的种业巨头到我们中国来,对我们的种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对我们的种业产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的粮食种子受制于人的话那就麻烦了。“所以建议把我们的种业做强做大,把长沙打造成为‘国际稻都’。”
为何“国际稻都”要选择长沙?因为湖南是水稻产量第一大省,其次湖南又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把它打造成“国际稻都”,让这个“稻都”集研发、展示、交易中心于一体,形成一个园区。“稻都”的初步蓝图是,由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牵头,科技部、商务部、财政部参与,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长沙“国际稻都”建设规划,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使长沙“国际稻都”成为以种业为内核、产业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硅谷,培育中国的世界级种业企业,打造全球杂交水稻研发和生产中心。
京湘连线
“稻都”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
“目前,长沙浏阳河以东城区产业基础坚实,区域内共有种子企业67家,已形成了以隆平高科为代表的种业龙头,隆平高科技园现代农业产业初具品牌效应,建议将隆平高科技园作为‘中国农业硅谷’来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伍跃时建议。
“芙蓉区委、区政府正式实施‘跨河东进、项目攻坚’战略,‘再造一个新芙蓉’。不论区域最终定名是‘种都’还是‘稻都’,都将尊重袁隆平院士的意见,将项目建成、建好、见效。”昨日,芙蓉区区长兼项目指挥长于新凡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