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冷水江市金竹山镇金竹山上,年过花甲的农民刘福清正在葡萄地里巡看。黑色条状是山上原本存不住水和肥的煤渣土,黄色和绿色条状是他挑上山的肥沃土壤。)
(指着山上一口废弃的煤窑口,刘福清说,当地采煤百余年,煤窑抛弃的煤渣土和矸石让山上土都黑了。)
红网记者 曾小颖 廖洁 娄底报道
山下过年的鞭炮声已零星响起,年过花甲的刘福清老人还在山上给葡萄培土。虽说天气尚冷,葡萄藤上一片枯黄,可大片的山地呈现黑黄相间的整齐条纹。不同于山上原本贫瘠的煤渣土,葡萄藤下的培土都是从山下担来的肥沃土壤。为此,老刘已经挑了十年土。
这里是娄底冷水江的金竹山,山下是湖南著名的煤海,大小煤矿富了不少人,可因为“地底挖空了,存不住水”。刘福清老人说,村里早就种不了田,只能“种人”——把孩子养大了送出去打工。
为了改变村里少田的现状,刘福清看中了村头的黑煤山——金竹山。百余年的采矿,让山上堆满了废弃的煤渣和矸石,整座山上都是存不住水也存不住肥的黑土。可要能换土蓄水,山上倒很适合开荒种果树。
看准了这点,从2002年起,刘福清承包了山上三十亩荒地,开始了十年开荒征程。“逼着”做煤炭生意的大儿子资助,拉着农业大学毕业的小儿子一起干,老刘每年都要扩大承包的荒山面积,至今已开出果林菜地近千亩。
山上已有万株葡萄,每株葡萄要想在煤山上栽活,至少要从山下挑七八十斤肥沃土壤垫在坑底。其实,要挑上山的不只是耕土,水、肥、农资甚至水泥沙石,样样都得从山下运来。为了“搞好基础建设”,老刘带人从山下铺设了几公里的水管送水上山,在山上修路砌天梯,还陆续修了五十来口山塘。
现在金竹山上,黑煤渣和矸石堆还在,但老刘种下的葡萄、柑橘和油茶等千亩果林已渐成形。也许再过得几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就可以回来“靠山吃山”了,望着这片山,刘福清很是自豪。
(原标题:娄底“愚公”想为家乡留点田 十年担土上山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