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匡玉 通讯员 刘爱之
2月9日,大年除夕,万家团聚。晚上7时30分许,记者来到地处衡阳市郊茶山坳的湘衡盐化股份有限公司,见这里仍一派忙碌。公司热电分厂锅炉机组的主控制室内灯火通明,各生产岗位都是满勤。炉膛里大火熊熊,高炉外热气腾腾。
当晚担任锅炉机组领班的是40多岁的中年汉子邓昌发,见记者来访,他满面笑容地介绍公司生产情况:“我们是亚洲最大的井矿盐生产企业。这里4天生产的盐,够衡阳700多万人吃一年。生产40多天,够全省人民吃一年。不但生产加碘盐,还生产绿色盐、低钠盐、肠衣盐,除满足南方几省的人食用外,主要产品用于化工行业。在制盐整个过程中,锅炉是最关键的部位,堪称‘心脏’。”
邓昌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后接着说,他做锅炉工23年了,从粉煤锅炉到气电一体化锅炉,再到现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说锅炉技术每次大进步,湘衡盐化事业发展便会出现大飞跃。湘衡盐化的锅炉技术在国内是最优的,世界上也是领先的,还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呢!
说到这里,邓昌发一脸自豪,站在旁边的4位同事也拍手叫好。他把话题转了一下说,过去当锅炉工可没有现在舒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那时球磨碎煤机噪声很大,煤尘也扬得多,控制室里弥漫着灰尘。现在通过科技攻关,锅炉技术迈上了新台阶,控制室远离煤场,碎煤机和传递设备已高科技化,特别是电除尘技术替代了水膜除尘,控制室污染物下降了99%以上,大气排污控制能力也大大提高,水、气排放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去年,吨盐能耗还比上年下降了近16%。
邓昌发还告诉记者,现在对锅炉工的要求也比过去高多了,他以前高中毕业当锅炉工,算是高学历了。但现在光凭体力和经验不行了,要懂电脑,还要掌握很多技术知识。他参加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文凭后,每年都要外出参加脱产培训,不断补充新知识。他感叹道,技术发展了,社会发展了,不学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