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nan.sinaimg.cn/2013/0123/U8463P1192DT20130123111914.jpg)
记录民情日记37本
本报记者 苏莉
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在即,省人大代表、耒阳市水东江街道办事处主任贺尊彪,正忙于进村入户,开展调研走访。
“如果省里出台政策,对在老宅基地上建房进行补助,你愿意吗?”在水东江街道新和村,他挨家挨户来到村民家中,就是否愿意在老宅基地上建房询问村民意见。
他在走访群众时了解到,老百姓盖新房往往另觅新址,老宅基地不拆,既浪费了宅基地资源,也与新农村建设不相符合。老百姓为何不愿意在老宅基地建房?政府应该给予哪些扶持帮助?带着这些疑问,他开展了调研走访。
贺尊彪有一个习惯,每次下乡,都要随身携带一个记事本,将所见所闻和老百姓的所想所求记录下来。这次也不例外。为了调研老宅基地空置的问题,他前后调研近20次,走访100余户村民,记事本上写得密密麻麻。在充分了解收集民意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出台奖补政策鼓励农民在老宅基地上建房的建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多年下来,他先后走访群众900多人次,记录民情日记37本,形成建议议案42件,涵盖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交通等各方面,并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得到很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