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湖南“三无”女教师每月贴1500元自办免费午餐

A-A+2013年1月11日08:14红网-潇湘晨报评论

1月8日,张家界市桑植县汨湖农垦场子弟学校,陈银玉老师执教30年却无正式教师身份,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毕业证。图/实习记者杨旭  1月8日,张家界市桑植县汨湖农垦场子弟学校,陈银玉老师执教30年却无正式教师身份,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毕业证。图/实习记者杨旭

  执教近30年,每月只有400元补助,拾荒养家——即便如此困窘,陈银玉也要每月贴钱办免费午餐。家人的反对,教师的职责,身份的困惑,舆论的关注……让这个身高只有1.5米的乡村女子承受了太多压力。作为一个缺乏后援的“黑户”,她和她的免费午餐还能撑多久?谁来卸去她身上的不可承受之重?    本报记者向佳明 实习生徐倩 张家界报道

  当陈银玉坚持要贴钱办“免费午餐”时,她一度成为一个孤独者。

  她是桑植县汨湖农垦场子弟学校唯一的老师,执教28年,每月只有400元生活补助,被迫拾荒养家。

  苦劝妻子不听,丈夫王兆明在结婚20多年后提出要离婚,并曾带着儿子不辞而别,远赴广东打工。

  如今,陈银玉的“营养午餐”已坚持4个多月,舆论的褒奖纷至沓来。近日,她被评为张家界市2012年十大新闻人物。

  但陈银玉的眉头依然紧锁:上头并未为“免费午餐”拨下额外款项,舆论的关注又让她进退两难,想停也停不了了。

  让她心酸的另一件事是,她执教近30年,却不被承认是教师。至今,她无正式教师身份、无正式工资、无教师福利。

  28年坚守与困窘,“欠家人太多”

  王兆明说,他们原本不必那么困窘。

  他原是农场的主管会计,后来下岗了。1992年,他在张家界景区看中一家酒店,有23个床位。当时正值张家界旅游开发高峰,“打个地铺都要50块钱。”

  王兆明说,贷款拿到了,连房屋订金也付了,但陈银玉说什么都不放弃老师这个职位。他只好罢了。

  现在看来,“生意非常红火,如果酒店开起来,我现在至少是千万富翁。”王兆明时不时要拿这事说妻子两句。

  不开酒店,夫妻俩也不是没其他“门路”。陈银玉说,她是1980年代的高中毕业生,又是曾经的学生会主席,如果当时去深圳等地打工,会很吃香,她的同学中就有不少在广东发了财的;2002年她考了保险资格证,外出谋职难度也不大;2005年又拿到湖南第一师范的专科文凭,到一些私立学校当老师也有可能。

  但这些“门路”她都不走,她一直留在了汨湖农垦场子弟学校。

  学校距桑植县城超过35公里,推开窗户就是大山。学校不通水电,上个厕所都要绕好几个弯。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算不上一所学校,而是一个教学点,因为它只有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人数分别为13人、5人、5人。

  陈银玉记得,她1985年刚到学校的时候,可不是这般光景。

  她说,那时学校从学前班一直到4年级,有学生近百人,当时能到国营农场办的学校当老师很风光:不仅解决城镇户口,还能拿固定工资。

  但后来,学生越来越少,老师也纷纷逃离,只剩下了陈银玉。

  周边的村小已经撤并完毕,很多学生都跑到汨湖中心小学去读书,但陈银玉说,汨湖农垦场子弟学校不能撤,“现在有些学生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而我们学校距离中心小学还有4公里,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走?”

  她坚持了下来,一晃就是28年。坚持的代价是困窘。

  现在,她一家4口还住在农垦场的青砖房里,陈银玉名下只有一间房子,她找农垦场其他职工借了两间,一间给小儿子住(大儿子在张家界开车),一间当做厨房。儿子们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但没有房子,他们都没找到对象。

  陈银玉觉得亏欠家人太多。

  拾荒养家,每月贴1540元办免费午餐

  2012年4月,因为小儿子胃穿孔动手术,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到了暑假,陈银玉想找个兼职补贴家用。

  陈银玉想去乡里的餐馆打零工。她说,“开学了我要回学校的”,结果没一家餐馆聘用她。

  无奈之下,陈银玉只好去捡破烂。她觉得,捡破烂时间自由,又没人管。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马路边和乡里的垃圾堆旁。

  家人强烈反对。75岁的老母亲更是出来“打头阵”,她觉得“老脸没地方放”。

  陈银玉自己觉得没什么,说起暑假捡破烂的收获,她挑起眉头说:“还可以,一个暑假赚了三千多。”

  但这笔钱还没捂热,很快就花光了,因为她在学校办了一个“免费午餐”。

  陈银玉说,学生们都很穷,早上吃不好,白天还要饿肚子。有3名学生没有母亲,陈银玉经常留他们吃午饭,这时其他学生也会凑过来,“好让人心酸的”。

  按国家规定,一二年级学生每天能拿到3块钱午餐补助,陈银玉打算,拿这些钱给学生们做午饭。但学前班是没有补助的,陈银玉也决定把他们纳入“免费午餐”范围。

  2012年暑期,陈银玉刚把这个打算告诉丈夫时,遭到激烈反对。王兆明说,“粮食应该囤起来卖掉,钱用来盖房子,给儿子娶老婆。”

  陈银玉认为,“反正没钱盖房子,不如支持我,让孩子们填饱肚子。”

  王兆明拗不过妻子,勉强同意。

  2012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陈银玉的“免费午餐”开始了。

  王兆明算了一笔账,每顿饭要七八斤大米,至少2斤肉,各项开支保守估计每天要100元钱。一个月按22天计算,除去财政下拨的午餐补贴,陈银玉每个月至少要搭进去1540元。

  压力之下,王兆明又劝妻子别做了,陈银玉不同意。这回,王兆明撂出狠话:“你只管学生,这个家庭不要了。你要搞,我就走。”随后,他两次提出离婚。陈银玉说:“离就离,我还是要干下去。”

  2012年10月16日,王兆明没有通知陈银玉,带着小儿子去了广东打工。接下来20多天里,他没给陈银玉打一个电话,甚至把手机号码都换了。

  陈银玉成了孤独者,只能教学、做饭一肩挑。

  11月份的一个周三,她炒完一道菜端去教室,回来时,焖在锅里的萝卜丝炒肉全糊了。看着被浪费的菜,想着所受的委屈,陈银玉哭了。

  12月22日,放心不下的王兆明回来了,继续帮陈银玉做“免费午餐”。

  王兆明说,自己在广东赚的5000元钱差不多也要垫进去了。

  盛名之下,免费午餐将何以为继

  陈银玉拾荒养家和贴钱办“免费午餐”的消息很快传遍乡里。今年1月8日,潇湘晨报记者在距离汨湖农垦场子弟学校约6公里的地方问路,一说陈银玉,附近居民都能指明准确的路径。

  2012年8月,在得知陈银玉的事迹后,张家界大峡谷景区聘请陈银玉为终身荣誉员工,每月发放1000元工资。9月,在央视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中,陈银玉被评为“特别关注乡村教师”。近日,她又被评为“2012年张家界十大新闻人物”。

  但在当地,除了桑植县劳动局在去年教师节送来2000元慰问金外,没有领导再来过,也没有额外的拨款。

  反倒是一些家长看上陈银玉办的“免费午餐”,主动联系陈银玉,要把小孩送来读书。现在,已经有10多名家长预定了下学期的名额。

  也有家长考虑陈银玉一个人难以支撑“免费午餐”,主动提出交一点生活费,不要交其他学校那么多。

  钱摆在眼前,但陈银玉不能收,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免费午餐”,如果收费,没准有人会说她借机牟利。这个“帽子”她受不了。

  王兆明说得更直白:“已经开始了,不好收场,即便错了也要继续做下去。”

  媒体报道多了,传言也多起来,有人说陈银玉只不过想自我炒作,博取名声。陈银玉说,这些话她也听到了,但她不能跟儿子说,甚至不能跟丈夫说,只好当做没听见。“一般人不理解我,说实话,我的委屈谁知道?”

  陈银玉在卧室里放着一个高级皮鞋包装盒,这是她捡来的。她把这些年来获得的几十本荣誉证书和资格证书整整齐齐放在里面,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免费午餐”的未来会怎样?陈银玉和丈夫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盘算:他们要继续做下去。过完年后,王兆明跟小儿子会外出打工,家里的田给别人种,收点谷子给“免费午餐”;陈银玉继续当老师,平常捡点破烂,再加上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每月发的1000元钱,尽力填补“免费午餐”的资金缺口。

  30年了,依然是个“三无”教师

  陈银玉今年50岁,1982年9月走上教师岗位,已经当了30年的老师。从1985年3月调入汨湖农垦场子弟学校至今,她每个月只收到农垦场发的400元生活补助。

  她有大学专科文凭、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但是,她至今还是一名“三无”老师:无正式教师身份、无正式工资、无教师福利。

  “从心里说不公平,但我说不出口。我辛辛苦苦大半辈子,一个月还是400元。说起来很心酸,也很心痛。”说到这里,她双手掩面,痛哭。

  有高中同学在网上发帖替她不值,“当有一天你已经没有了力气,走不进教室,站不稳讲台,背不动垃圾时,你想想以后的路怎么走啊?你的下半辈子怎么生活啊?”

  陈银玉也曾试图改变自己的身份。她找到教育局以及县政府分管领导,但被告知不归他们管。

  桑植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陈银玉归农垦场管理。农垦场是企业单位,教育局属于全额财政拨款单位,要把陈银玉从农垦场调入教育系统属于逆向调动,这一般是不允许的,“需要才调动,我们现在不需要。”

  桑植县农业局局长向劲松说,桑植县委县政府曾召集多个部门负责人开会,研究陈银玉一事,工作人员把文件一个一个找出来,但找不到把她纳入教育系统的依据。

  考虑到陈银玉的贡献,县农业局曾打算将她从农垦企业编制变成农业局事业编制,但陈银玉拒绝了,因为这样就得去农业局,她一走,学校肯定散了。

  向劲松认为,实际上,陈银玉是不想放弃在学校办的学前班,因为她靠这个谋生。

  “我不可能通过学前班13个学生赚到钱。”陈银玉说,乡里其他学前班每学期收费1380元,她只收450元,而且书本费、“免费午餐”都要从里面开支。

  陈银玉说,她拒绝转为农业局事业编制还有一个原因,一旦去了农业局,就很快要办理退休手续(55岁退休),她不想这么早退休。

  身份转不了,陈银玉说她慢慢也想开了。这个身高只有1.5米、满脸皱纹的中年妇女挺直腰杆,提高嗓门说:“我要坚持到60岁,绝不改行。”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