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账”
有车的校长和没车的校长都忧心忡忡。没车的校长为找不到司机或路不好发愁,有车的校长则担心:如果司机哪天突然不想干了,怎么办?毕竟政府的补贴和奖励“不算丰厚”。
9月份之前,马底驿乡对该乡两所学校的学生进行摸底,长界九校需要乘车的学生有20多人,而马底驿九校有620多人。全乡有38台适合纳入学生用车管理的车,其中37台是面包车,1台正规营运的中巴车。
修泽顺在乡政府门口贴了一张“英雄帖”,试图吸引车主们主动加入。
但应者寥寥。修泽顺说,唯一一名愿意参与的司机,驾驶经验只有2年半,离“3年以上驾龄”的国家硬性要求差半年,还不能加入。
向世伟并不是主动加入的,他接受修泽顺的邀请,其中一个原因是:儿子在长界九校读4年级,他的客运线路正好经过这里。
最终,修泽顺找到两台面包车和一台中巴车,面包车进村、中巴车跑县道,长界九校的学生用车问题得到解决。
而马底驿九校有620名学生需要用车,“至少要25台中巴车才行。”修泽顺说,而若用荷载9座以下的面包车,全乡的私家车都加入都不够。
另外,相对于车主要付的成本,政府提供的补贴和奖励“并不算丰厚”。
向世伟说:“如果买一台新面包车,大概是5万块钱,购车补贴不超过1万,如果拿到燃油补贴,一年大概是1万块钱。我每天搞客运赚100块,接送学生每天就只有10多块,还要放空返回。一个月营运亏损就是600多块钱,还不算油费。更何况,转成营运性质后,保险费要多交4000多块。”
这正是长界九校校长舒清正担忧之处,“哪天他们对补贴和奖励不感冒,继续跑客运,学校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