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株洲变化很大,兴建了大批民生工程,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但这会不会掏空了财政?”
12月11日上午,在株洲市政府新闻办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一个突然被抛出的问题“石破天惊”。
“不会。”面对发问,株洲市财政局长谭可敏从容应答,“预计今年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10亿元,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为145亿元。”
“没钱,我们是不敢这么做的。”他解释道,到2017年,株洲市财政总收入将突破400亿元。
这笔“民生巨款”花在哪了?财政官员算了笔细账。
【修路】2.7亿元让123条街巷重生
“以前冇这么好,骑个单车,屁股都生疼。”陈戴行家住芦淞区凤凰山路,对于自家楼下那条小巷的过去,他如此描述。
这一切在2008年悄然改变。当年初,株洲市投资2.7亿元,彻底改造城区123条小街小巷,凤凰山路便在其中。
数月施工,烂路涅槃。“干净的柏油路,还装了路灯,绿化也不错。”
此后四年,株洲市一直将“修路”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同时,湘江风光带、神农城等一批耗资百亿的惠民项目也陆续启建。
洗去尘垢的株洲脱落得像一个美少女。
【出行】“三年电动公交”和 “1元公交”
“出门有最好的公共自行车和公交车。”从西安来株洲定居的杨晓莉对株洲的道路和出行非常满意。
去年5月,株洲市启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这种免费、环保的出行方式引来各方好评。“只要是不太远,天气又还好,都会骑单车。”杨晓莉说。
让市民更觉实惠的是,不久前,全城公交票价从2元降为1元。而三年以前,株洲已经提出“三年电动公交”计划,争建全国首个电动公交车城市。如今,株洲城区跑的600多辆公交车已全部置换为电能驱动。
株洲市财政局副局长杨光昊说,为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株洲投入1.85亿元。公交方面,财政投入6000万元完成“三年电动公交”计划,每年补贴“1元公交” 3500万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