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条高速公路可带动GDP增加逾2910亿
问题1: 高速公路通车影响
记者:湖南今年实现1320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贺仁雨(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速公路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脉,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据测算,今年建成通车的16条高速公路,可带动GDP增加超过2910亿元,带动消费超过552.9亿元,新增164.9万个工作岗位,直接扩大了生产,拉动了内需,提振了湖南信心。
这些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将有效地改善我省交通条件,进一步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网,提升国省高速公路干线网通行能力,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
同时,高速公路路网结构的完善,将有效降低生产运输成本,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动,这对于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改造和优化,带动旅游、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为偏远贫困地区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助推湖南“四化两型”和“两个率先”具有重要作用。
问题2:高速公路质量安全
记者:今年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大多位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山区,具有工程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环保要求严格的特点。在这样的条件下建高速如何保障质量与安全?
赵平(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项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整体受控;省高管局严格落实省厅部署,积极开展了“工程质量安全年”活动,强力推进工程标准化建设、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管控一体化、预应力管道注浆智能控制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三集中”工厂化生产模式、设计“回头看”、项目经理和总监培训等七项举措,逐步建立起规范、科学、合理的施工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施工监理专项治理活动;充分发挥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作用,努力推进工程质量品牌战略;针对今年大通车实际情况,各在建高速重点抓好路面施工质量,严把基层质量及原材料质量,尤其冒雨施工、低温施工及交叉污染作业等影响工程质量的现象。
问题3:高速公路“两型”理念
记者:在“两型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交通建设主战场的高速公路建设如何践行“两型”理念,实现生态环保和工程建设二者的和谐发展?
董清云(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全省在建高速项目始终坚持对生态环境“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强力度的恢复”的原则,强化路线总体设计的作用,统筹协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效益。
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我们大力推广应用生物隔离、噪声控制以及污水生态处理、景观一体化设计等技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控制路面径流排放和降低噪音。比如,长湘高速在隧道施工中采取零开挖进洞技术,在低填、浅挖路段采用浅碟形边沟,用植物生态护栏替代混凝土预制块,在局部地区采用以桥代路、低路堤、路基支挡等措施,节约土地资源,打造“两型高速”。沿线采用生态水沟、生物隔离、路面径流控制等技术,每年可削减固体悬浮物300吨以上。宁道高速在全省创新采用“古树移植”和“表土回填”技术,移栽保护沿线古树469株,回收再利用山体表层土壤50万方,较好地保护了沿线的生态环境。